杜鳳瑞于蘭芳:情深似海終成憾
1958年,一舉擊落兩架敵機的空軍戰士杜鳳瑞被命名為“空軍戰斗英雄”。他的事跡因被編入20世紀60年代的小學語文課本而家喻戶曉。
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25歲的杜鳳瑞英俊瀟灑,一表人才,從家里到部隊,提交說媒的踢破了門坎。部隊政治部于主任的侄女于蘭芳高中畢業,從吉林到叔叔所在的部隊度假,她雖說出身于高干家庭,但生活樸實,性情溫柔。在與叔嬸的交談中,她流露出愿意找一位軍人做終身伴侶的想法。于主任夫婦細心商量后,就把杜鳳瑞介紹給了于蘭芳。
兩位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的青年談人生,談理想,越談心里越暢快。共同的理想和志向把兩個年輕人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分別時,鳳瑞含蓄地向小芳表露了自己的感情。小芳也主動地向鳳瑞約定下次見面的時間和地點。就這樣,一對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很快將愛情的航船駛向了廣闊無垠的海洋。
杜鳳瑞找好了漂亮媳婦的消息在伏牛山東麓的原趙洼村不陘而走,親朋好友在高興地談論這個話題的同時,更多的是籌劃著如何為鳳瑞蓋幾間新房,紅紅火火地辦喜事。安排妥當后,全家人盼著鳳瑞、蘭芳盡早回來完婚。
然而,由于部隊正進行軍事演習,鳳瑞寫信說,不能回家成婚。1958年7月1日,艷陽高照。這天中午,在河北省空軍某師的平房院內,爆竹聲聲,杜鳳瑞和于蘭芳在這里舉行了簡樸的婚禮。
24天后,杜鳳瑞所在部隊接到了入閩執行戰斗任務的命令,鳳瑞帶頭遞交了請戰書。飯桌上,杜鳳瑞懷著復雜的心情,將寫請戰書的事告訴妻子時,于蘭芳溫情脈脈地說:“你這樣做是對的,應該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沖鋒陷陣。”翌日清晨,于蘭芳默默地為鳳瑞打好行裝,將鳳瑞送到了附近的機場。臨別時,鳳瑞含著淚水緊握著愛人的手久久不愿松開:“小芳,等我完成任務回來,咱們一塊回家見爹娘。” “鳳瑞,你要好好保重身體……鳳瑞駕著那架心愛的戰鷹飛上藍天已不見蹤影,小芳還在呆呆地望著、望著…”
10月10日,杜鳳瑞在莆田縣的上空接連擊落兩架敵機,光榮犧牲,年僅25歲。杜鳳瑞壯烈殉國后,于蘭芳情深依舊獨自守護著家庭。經空軍首長們的多次勸解,她才于1964年建立廠新的家庭。再嫁的蘭芳仍然對杜家情深意重,時刻惦記著杜鳳瑞父母的生活,多次寫信安慰兩位老人,并匯款寄物,直到一雙公婆相繼去世。
杜新華陳春波:恩愛夫妻結良緣
在天安門廣場中央,有一面高高飄揚在炎黃子孫心中的旗幟——五星紅旗。每天,五星紅旗同太陽一道升起,數以萬計的人帶著朝圣般的虔城來這里等候升旗,感覺崇高。有一位年輕的女性,雖然距此千里之外,也時刻情系著這個祖國的第一哨位,她就是河南省方城縣城關鎮衛生院的司藥員、女民兵陳春波。她的丈夫是空軍戰斗英雄杜鳳瑞的親侄子,原天安門武警中隊長杜新華。
1988年初,陳春波與杜新華相愛結婚了。從此,他們夫婦二人均情系天安門廣場那面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1989年秋,陳春波懷孕了,杜新華得知這一喜訊后,打電話說:“任務艱巨,我暫時不能回去看你,以后如有可能的話,我接你到北京來……”沒等新華把話說完,陳春波就接著說:“我到北京會分散你的精力,只要你在那里守護好國旗,我在家里也光彩。”她妊娠反應強烈,食欲不振,十分思念自己的丈夫,很想見丈夫一面,但她想到丈夫的重要工作,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春波的產期將要來臨,醫院領導勸她說:“春波呀,生孩子是女人的大事,丈夫在場也好有個照顧,拍電報讓新華回來吧!”可她為了那面莊嚴的國旗,不愿意拖丈夫的后腿。1990年6月4日,他們的寶貝兒子降生了,但新華因工作繁忙,未能趕回。
愛妻的支持,使新華把精力全用在了工作上,他曾五次榮立三等功,之后,他被提為天安門武警支隊副支隊長。陳春波“也曾多次被縣里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女民兵”和“優秀軍人妻子”。如今,她已隨軍去;比京,被安排在天壇醫院工作。
2011年因慶節期間,筆者趁去北京出差的機會,在北京杜新華家里度過了一個不平常的節日。這天,已經轉業被分配在西城區公安局工作的杜新華正好在家過節,看到自家鄉來的客人,連忙倒茶倒水,問長問短,得知家鄉在改革開放以后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后,感到由衷地高興。他翻著給他送去的《方城縣軍事志》、《方城縣文史資料匯編》和《方城縣文化旅游資源集卒》等書籍時,覺得非常地親切。杜新華長看酷似叔叔鳳瑞的英俊面孔,有著1.88米的魁梧身材,現在雖說轉業了但仍然擔負著守護天安門廣場治安工作的重要任務。40多歲的陳春波似不失當年風采,她把兒子杜宇馳調教得彬彬有禮,好學上進。一家人其樂融融,過上了美滿的幸福生活。作者:馬慶賜 徐建文 王蕊【原標題:空軍戰斗英雄杜鳳瑞家庭兩代軍人的婚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