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孩子的母親和學生的家長,我所能感覺到的就是,現行教育體制的改變迫在眉睫——救救孩子!救救被作業和分數逼得自殺的孩子們!”
上周,“詩人藍藍”在其微博貼出《致教育部的一封公開信》,直指應試教育。
她認為,“學生因作業和考分產生的巨大壓力,其根源就在‘應試教育’體制。‘應試教育’本身就是反教育,‘應試’絕對不能等同于教育。”
究竟是什么促使藍藍寫下這封叫板的信?這封信,又是否得到回應?對于教育,她自己又有著怎樣的理解?其他家長,又如何看待這封信?
可怕的作業負擔毀了一個少年
詩人藍藍,名胡蘭蘭,是河南籍著名詩人。她長期關注教育,微博內可見其對教育的不少評論。
“2002年,我一位朋友唯一的兒子——正在讀初二的14歲男孩畢某某,因為假期作業沒寫完,害怕被老師批評或叫家長到學校,不敢去上學,在家中洗手間里上吊自殺身亡。”
這是胡蘭蘭第一次親眼目睹,“可怕的作業毀滅了一個少年的生命。”
這位少年,胡蘭蘭曾多么熟悉,“他乒乓球打得特別好。”可有天,“好朋友卻跟我說,他被作業逼死了。”
這令她震驚:“這太可怕了,這是一個教育的問題。”胡蘭蘭提高了聲音。
那天起,她開始關注教育。然而,10年的關注,卻令她心痛。“因為作業寫不完、害怕受到老師或家長的懲罰去跳樓自殺,僅去年的新聞報道中就多達二三十起。”
作業壓力背后,是考分排名升學的壓力。“其根源,就在應試教育體制。”胡蘭蘭直言。在她看來,“應試絕對不能等同于教育。現在,只見應試,不見教育!”
這一切,促使她寫下這封4000字的長信:“為了保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