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文與《天中記》
2013/9/27 11:59:4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陳耀文(約1520——約1602)字晦伯,號筆山,明代汝寧府確山縣人,是嘉靖、隆慶年間博學多聞、著述甚豐的大學者。
陳耀文少年聰穎,鄉里譽為神童。12歲補庠生,嘉靖癸卯年中舉,庚戌年)中進士,授中書舍人。中書舍人是個清差,但對于喜好讀書的陳耀文來說,卻是一個美差。他借此機會博覽群書,為以后撰寫《天中記》打下堅實基礎。
陳耀文任工部給事中期間,數次上書直陳時弊,得罪了權貴,被貶為魏縣縣丞,以后又調任淮安推官,寧波、蘇州同知,遷南京戶部郎中,淮安兵備副使。當時,淮安多盜賊,百姓受其禍害,苦不堪言。陳耀文擔任兵備副使后,逐漸把盜賊擒獲殆盡,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陳耀文的才干,最終得到朝廷的認可,提升他為陜西太仆寺卿。這本來是光宗耀祖的好事情,但陳耀文卻認為自己年紀大了,來日無多,就請求告老還鄉。
陳耀文回到故土確山,閉門謝客,專心著述,至82高齡卒。他一生著述很多,曾主篆《確山縣志》2卷,成書于嘉靖三十年。至今流傳于世的有《天中記》60卷、《正楊》4卷、《經典稽疑》2卷、《花草粹編》12卷、《學圃萱蘇》6卷、《學林就正》1卷。
《天中記》又名《寰海類編》,依事物的性質將典籍、歷史、小說、藝術、科技、天文、地理、奇聞逸事等分門別類,盡收書中,全書達200余萬言,分類目796個,引用材料注明出處,對材料的是非真偽亦有考證,為其它類書所不及。清代大學問家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稱該書“乃類事之書,以所居近天中,故題曰《天中記》。”這亦反映了陳耀文濃厚的家鄉情懷。《天中記》于清末重刊時,林則徐曾親手校勘并作跋。【原標題:陳耀文與《天中記》】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201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