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殿同志,老戰友們今天一起來看你了。”昨日,在市烈士陵園王忠殿烈士紀念館里,15位白發蒼蒼的老者肅立在王忠殿烈士像前,舉行了一場簡短的祭奠儀式。
“王忠殿同志,時隔46年我又來到焦作,在有生之年還能看到你是我最大的心愿。”站在眾人最前面的一位老者為王忠殿烈士進獻了花圈,他就是王忠殿烈士生前的連隊指導員穆洪千。現年78歲的穆洪千是原新疆阿克蘇地區軍分區司令員。早在1963年,他曾帶著王忠殿烈士的遺像來到焦作,在市東方紅廣場作過王忠殿英雄事跡報告。昨日,他又奔波幾千公里專程來到焦作,目的就是想趁著自己身體還硬朗,來焦作看看這位老戰友。
這15位老者都是王忠殿烈士生前的戰友。“王忠殿同志是黨的好戰士,1961年他初中畢業后應征入伍,軍訓中被評為‘五好戰士’、‘特等射手’,1962年參加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回憶起王忠殿,穆洪千說,在一次清除入侵印軍據點的戰斗中,我軍兩次實施爆破均未成功,部隊前進受阻。王忠殿主動要求前去爆破,兩次將爆破筒插入敵堡,均被推出。當第三次將爆破筒插入敵堡時,敵軍企圖再次推出時,他毅然用身體頂住將地堡炸毀。王忠殿用自己的生命為部隊打開了前進的道路。戰斗結束后,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追記一等功。1963年3月,國防部授予王忠殿“戰斗英雄”的光榮稱號。
“我是親眼看著王忠殿犧牲在我面前的。那時候,我退下了槍膛里的最后一發子彈,永遠地保存了起來,以此告訴自己,我要秉承王忠殿同志的遺愿,消滅一切前來侵犯我國領土的敵人。”當年與王忠殿一同奉命爆破敵人碉堡的楊志成說。
此次前來緬懷王忠殿烈士的老戰友有:原指導員穆洪千,與王忠殿一同炸碉堡的楊志成,當時負責火力掩護的申守業、朱明堂、張紹臣,以及配合作戰的金保慶、禹安友、張作義、楊學月、閆廷志、張修文、馮德山、馮國安、江玉田和李繼民。“我們雖然都已經到了古稀之年,但是革命的本色不能丟。”時隔47年,王忠殿的老戰友們記憶最深的依然是王忠殿的英雄形象。他們紛紛表示,今后要教育子孫后代發揚老一輩的優良傳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當好祖國的接班人。
(線索提供:石生河)
相關鏈接:
王忠殿(1944~1962),乳名扎實,1944年6月23日生于焦作塔掌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61年應征入伍。1962年11月,他所在的九連接受了反擊入侵印軍的戰斗任務。13日,戰斗打響了,王忠殿英勇殺敵,立下三等功。18日清晨,入侵印軍的輕重火力一齊向九連掃來,王忠殿在槍林彈雨下連續兩次執行爆破任務,掃清了敵軍碉堡。
戰斗結束后,九連接上級命令支援八連。八連在反擊中受到印軍暗堡的火力阻擊,全連暴露在一片開闊地上,前不能進,后不能退,情況危急。接到任務后,九連向入侵印軍的側后方插去。由于敵方暗堡火力強勁,九連兩次爆破均未成功。見此情景,王忠殿主動請纓,同戰友楊志成一同沖了上去。在我軍火力的掩護下,王忠殿沖到了暗堡旁邊,將爆破筒塞了進去。就在準備拉火時,敵人將爆破筒推了出來,王忠殿再次將爆破筒塞了進去,又被推出。時間就是生命,多耽擱一分鐘我軍就多一些傷亡,王忠殿沒有猶豫,第三次把爆破筒推進暗堡,然后用身體頂住了爆破筒,使敵人的暗堡頃刻之間化為灰燼,而王忠殿也獻出了自己年僅19歲的生命。(記者李鍇)【原標題:王忠殿生前15位戰友47年后共祭英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