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我面前就擺放著一本書——《大唐才女上官婉兒詩集》,誦讀她的詩,那明快的節奏,鏗鏘的音韻,如一輪明月升起在故鄉的夜空,讓你詩意地棲息在這塊大地上。
上官婉兒,這位風華絕代,集才女美女和奇女于一身的傳奇女子,祖居地就位于三門峽陜州故城。
提起上官婉兒,許多人會心馳神往。她永遠站立于中國歷史上第一也是唯一的光焰四射的女皇身旁,為女皇起草詔書,閱批奏章,寫詩頌賦。當然,作為才思鮮艷的女人,如同她的女皇,緋聞也不斷。人們無論對她個人的好惡如何,卻都對她充滿了好奇和遐想。
上官婉兒傳奇色彩的命運,她出口成章女詩人的成就,她與武則天的恩怨情仇,她在大明宮周旋于各種政治勢力的政治才能,透過她的傳說,她的故事,她的美妙詩歌展現出來。唐明皇李隆基在公元710年殺了她,卻又忙不迭地欽命大學士張說編輯《唐昭容上官氏文集》,頒行天下。張說與上官婉兒同朝為官,他在《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中稱婉兒“明淑挺生,才華絕代,敏識聰聽,探微鏡理。開卷海納,宛若宿構。”稱其才“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響”,稱其詩“風雅之聲,流于來葉”,張說十分仰慕婉兒的才華,對其人其文評價甚高,不但為她的詩集作序文,還為她撰寫碑銘。張說在開元時被視為“當朝文伯”,當時就發出:“庶幾后學,嗚呼何仰!”可見唐王朝當時就已經充分嘉賞了婉兒;1300年后的今人,更驚訝于一個處在封建深宮的女人,該有何等的才學、智慧和能力。
婉兒如果僅僅停留于皇宮秘書和皇帝妃嬪的角色,縱然才華再出眾,也只會永遠生活在女皇巨大的陰影之下,終會被歷史遺忘。婉兒享譽盛唐,是她有千古不朽的詩文。張說所編她的詩文二十卷因為散遺已不可覽,但僅翻閱《全唐詩》保留的她的三十二首詩,剛健清新的詩風撲面而來,盛唐詩人所表現的豪邁、自然、灑脫,已可從中找到源泉。剝離掉婉兒身上的侍女、秘書、妃嬪角色,留給我們的就是這樣一個很文化的形象——與詩和文相聯系的一個傳奇女子,和大力提倡詩詞歌賦的一位杰出女官。她建議皇帝廣置書館、招攬學士,她自己府邸開辦的沙龍也總是文人墨客云集,詩意盎然。以至于在她的傾力倡導下,朝廷中競相吟詩作賦,唱和往來,一時間竟靡然成風。統治集團崇尚文化,是一個民族蓬勃的脈動,社會進步的引力,國家強盛的自信。以婉兒為代表的詩詞唱和,代表盛唐文化的序幕已經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