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大胃王”粉碎紅薯秧,真得勁

2013/10/21 16:10:26 點擊數: 【字體:


“大胃王”粉碎紅薯秧,真得勁
紅薯土豆割秧粉碎機在田間工作。

 
    核心提示:眼下,正是紅薯豐收的時節,襄城縣潁陽鎮農民李新善發明的紅薯土豆割秧粉碎機派上了大用場。這臺重達175公斤的“大胃王”一到田里就大展威風,一小時粉碎紅薯秧、土豆秧四五畝,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省去了農民割紅薯秧、土豆秧的麻煩。該機器成了省內紅薯種植大戶的“香餑餑”。10月15日,記者找到了正在機床前忙碌的李新善。

  莊稼漢搞起發明

  圖紙自己畫,機器自己做,反復在自家地里試

  李新善家住襄城縣潁陽鎮紀拐村,今年59歲,是個地地道道的莊稼漢。別看他只有中學文化,卻腦子靈活、敢想敢干。襄城縣是產紅薯大縣,但收紅薯時割紅薯秧很麻煩,這讓李新善萌發了研制紅薯土豆割秧粉碎機的念頭。

  李新善產生這個念頭并不是異想天開,因為他年輕時曾經在機械廠當過車床工,懂一些機械知識。

  2007年,他開始試著研制農機。李新善說:“我沒少費勁,圖紙自己畫,機器自己做,反復在自家地里試,遇到難以解決的技術問題,徹夜翻來覆去睡不著覺。”

  2011年10月,紅薯土豆割秧粉碎機研制成功。他欣喜若狂,用拖拉機拉著紅薯土豆割秧粉碎機義務為村民粉碎紅薯秧。他所到之處贏來陣陣喝彩,大伙兒紛紛沖他伸出大拇指,還給這臺機器起了個名字——“大胃王”。

  在村民們的鼓勵下,他又根據實際需要,發明了鋪膜機和煙田施肥、起壟機。2012年,他有三項發明先后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專利權。

  割秧、粉碎一次完成

  用上“大胃王”,紅薯種植大戶不發愁

  在襄城縣雙廟鄉,農民楊學民開著李新善為他安裝了紅薯土豆割秧粉碎機的拖拉機,正在忙著為農戶粉碎紅薯秧。緊貼地面生長、盤根錯節的紅薯秧被機器一股腦兒絞起“吞吃”,粉碎成四五厘米長后吐出來,均勻地撒在地面上,割秧、粉碎一次完成。

  楊學民說,他買這臺紅薯土豆割秧粉碎機花了5000多元,本村和周邊村莊的人聽說后也想使用,按粉碎一畝秧收費40元的標準,他一天能粉碎四五十畝,購買機器的錢很快就賺回來了。

  正在附近收紅薯的孫選說,他家今年種了3畝紅薯,如果靠人力割紅薯秧,需要三四天,使用紅薯土豆割秧粉碎機,1個小時內就能解決問題。算下來,一臺機器頂三四十個人。紅薯秧被粉碎后,村民挖紅薯時既省時又省力。

  設計科學合理,產品購銷兩旺

  他想讓更多農戶享受到新型農機具帶來的實惠

  見識了“大胃王”的本事,記者好奇地想了解它的內在結構和原理。李新善向記者展示了設計圖紙,并道出了機器的主要構造:“有一個機架,機架上從左到右安裝著由動力源驅動的切割器、撥輥、粉碎筒。使用時,把機架固定在拖拉機后面,拖拉機行進過程中,在動力源的驅動下,切割器把秧割斷,撥輥把割下的秧撥進粉碎筒里進行粉碎。”

  記者注意到,切割器由14組三角形的刀片組成,刀片的刃是鋸齒形狀的。李新善解釋說:“這種形狀的刀片割起來有力,容易割斷紅薯秧。”

  李新善告訴記者,紅薯土豆割秧粉碎機自2011年研制出來后,2012年賣出去60多臺,今年又賣出去90多臺,銷售到了駐馬店、漯河等地。

  下一步,李新善打算通過網絡打開市場,讓更多農民享受到新型農機具所帶來的實惠。作者:張莉莉 黃增瑞  通訊員 鄧軍【原標題:“大胃王”粉碎紅薯秧,真得勁】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許昌網 2013-10-1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