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私的奉獻 不懈的追求——記“全國勞動模范”河南省新鄉市買世蕊的先進事跡
2013/10/11 9:34:14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天有多高, 她的志向就有多高——她把自己火一樣地熱情化作不懈的追求,獻給了她所熱愛的事業。
海有多深,她的情就有多深——她把自己海一樣的深情化作了春風細雨,捧給了她摯愛的人民。
對于年老者,她是一位柔情似水的女兒,人們都在傳頌著她和八位媽媽親如骨肉的故事。對于年幼者,她是一位慈祥的母親,由她資助的50名特困女童在她溫暖的懷抱里幸福的學習成長。對于同齡者,她是姐妹們的知心人,她和五十多個困難家庭結成幫扶對子,經她牽線搭橋,千余名下崗職工走上了再就業崗位。
在她閃光的榮譽薄上,清晰地記載著:省、市黨代表,省、市人大代表,省、市勞模,河南省“十大女杰”,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新聞人物”,省“十大愛心援助功臣”,全國首屆“中華愛國之星”,“全國公益之星”,首屆“中國企業誠信建設十佳先進個人”,“中國公益事業榮譽獎章”等多種榮譽。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等20多家新聞媒體先后報道她的事跡。她就是河南省新鄉市糖業煙酒總公司副總經理兼解南批發超市總經理買世蕊。在新鄉市這座城市里,“好人”買世蕊幾乎家喻戶曉。
一、中國的阿信
中國商報曾以“中國的阿信”為題,報道了買世蕊二十多年來艱苦創業的先進事跡,凡是熟悉她的人,看過這篇報道,都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被稱為“中國的阿信”,買世蕊稱之無愧。
2004年7月19日是世蕊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她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參加了中國首屆企業誠信建設論壇大會,她的典型發言引起了與會人員的強烈反響,并作為全國唯一同時獲個人和集體兩個獎項而受到中央電視臺專訪。她在發言中講到對誠信刻骨銘心的體會博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她講道,誠信是博大的愛心,是對人民深深的責任,是無私的奉獻,是不能泯滅的起碼的良心,誠信集中了人類最美好的感情。正象人們所說的,源于心底而真實,源于真實而生動。一個誠信的話題引出她非同反響的見解,飽含了她對事業、對人生永不改變的追求。二十多年來,她就是這樣以一個赤子之心、捧著濃濃的深情,揣著沉甸甸的責任,義無反顧永不停息的為人民、為社會無私奉獻著,真誠回報著。
1981年,不滿18周歲的世蕊就挑起了一個嚴重虧損的門市部經理的擔子,一無經驗、二無資金,但她自幼好強,從不服輸,一顆年青的心燃燒著一團火,沉淀著一種責任,她從不給自己留退路:要干,就一定要干好。她堅持把商店辦成顧客之家,堅持優質服務并提出親情服務,還提出讓顧客走進來“放心”,買到的商品“稱心”,離開時“舒心”的“三心”服務。她經常蹬著三輪車,為老紅軍、老榮軍、革命傷殘軍人、孤寡老人送貨上門,一堅持就是十多年,和他們建立了親人般的感情。傷殘軍人都把她看作親閨女一樣。80多歲的老紅軍李祖傳家有實際困難,她就把老人當成自己的親人,不僅送貨上門,還自己拿錢為老人買衣、買面、買煤、買藥等,老人堅持認她為女兒,這段情緣一直維系到老人去世。多年來,她們堅持為數百名孤寡困難老人特殊服務,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當時,河南省電視臺以“青年的榜樣,顧客的親人”為題,進行專題報道。辛勤的耕耘,換來了春華秋實,門市部當年扭虧為盈,步入了公司先進行列。
1987年,一個瀕臨倒閉的商店換了幾任領導,還經營不善,群眾告狀四起,公司領導找了幾個同志談話去任經理,卻都認為“老大難”,而不愿或不敢前往。有的領導提出了讓世蕊擔此重任,但馬上有人替她抱打不平。認為,人家已經把兩個商店都搞活了,費了那么大的勁兒,現在勢頭很好,何況世蕊又身懷有孕,我們咋忍心呢!領導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找到世蕊,沒想到她二話沒說就答應了。事后,有人好心勸她,見好就收,別去冒險了。世蕊說,組織上信任,群眾支持,還怕什么風險。
正是寒冬臘月,她上任了。一次,當她蹬著滿載貨物的三輪車艱難的行駛在馬路上時,碰到了市勞模于芳阿姨,于阿姨看到她沉笨的身子,拽著她的手,哽咽著說:“閨女,你不要命了!眼下都是要一個孩子,看樣子你都快生了,咋還干這活!孩子有個閃失怎么辦?”說得世蕊心里酸酸的。由于勞累過度,孩子早產,就是在孩子出生前一天,她還堅持上班。
2001年,她自籌資金10萬余元,開辦了解南批發超市,由于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超市被命名為“河南省巾幗文明示范崗”。
在不足一千米的路段上,同行業商店多達200多家,她們經營的艱難可想而知,但她帶領的超市,卻在對手如林的市場競爭中,頑強地生存著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令同行許多人不解。一家很有實力的國有企業,看到她經營的旺勢,就在她們旁邊投巨資裝修了一個很有規模和檔次的超市,要和她們比試,結果幾個月就關了門。這位經理親自拜訪,詢問“真經”,同時還提出了一個請求:把他們的存貨以進價讓世蕊代銷,很快的在他們那里滯銷的產品就被世蕊銷完了。還是這樣的產品,只是換了一下經營者,結果就大不一樣。他還提出以幾十萬的年薪招聘世蕊,在事業上給她開辟更大的空間,被她一口拒絕。她們的經營之道是什么,用世蕊的話說,就是誠信,就是真心,就是愛心,就是用人類最美好的感情把一個有限的空間,延伸到對人民無限的愛之中。
由于她們的誠信經營,贏得了顧客,贏得了人心,贏得了市場,許多到過她們超市購物的顧客,大都成了回頭客。有一次,因工作需要公司調整,她們超市換了地方,許多顧客找不到她們,非常著急,他們就挨門挨戶的詢問,直到找到她們。這件事對她震動很大,更堅定了世蕊視顧客為上帝、為親人的經營理念。說實在的,他們要購買的這些商品,其他商店也不缺,為啥非要買她們的,用他們的話說,就是買個放心。許多顧還遠道慕名而來。新鄉市函蓋四區八縣,最近的幾十公里,遠的在百公里以外,他們經常為買上幾瓶好酒、幾條好煙,不惜驅車百里而來,算算他們耗費的汽油錢加到酒里,成本太高了,但他們說我們覺得值得。想想他們對世蕊的信任,世蕊就越加感到自己那份深深的責任。有一次,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大爺坐汽車從幾十里外趕來,他到處打聽找到了世蕊,拉著世蕊的手說,閨女啊,我是從電視里認識你的,聽說喝葡萄酒對降壓有好處 ,我就專門到你這兒來了。世蕊十分感動,看到老人體弱年邁,她就親自打的把老人和他那件酒送到長途汽車站,自己花錢為老人買票,送他上了車,大爺老淚縱橫。更讓世蕊感動的是,因她們搬遷,一位每年給世蕊送生日蛋糕的大娘,如期買了蛋糕因找不到世蕊十分著急,找到世蕊時蛋糕已干,老人報憾的說:“我終于找到你了!可生日也過了,蛋糕也干了。”世蕊緊緊擁抱住了老人,流下了眼淚。此時此刻,她更加感到了人世間一種超越金錢、超越物質的至親至愛,領略了人類那種最美好的情感。
二、愛心奉獻夕陽,情系希望工程
二十多年來,她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積極投身于社會公益事業,為人民群眾辦了大量的好事、實事。
孤寡病弱老人是她特別關注的對象,這些年來,買世蕊同志工作每調到一處,就以人大代表的身份主動和工作所在的辦事處領導聯系,了解轄區困難戶,特別是孤寡老人,這已經成為她工作內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說,誰都會老,誰都有老人,都會遇到難處,都需要幫助。80年代初,五保戶張友蓮老人就是她常年幫助的對象。當時,不滿二十歲的世蕊除了繁忙的工作外,還利用班后和節假日,包攬了老人的所有家務,為老人拆洗衣被,為老人買煤買面,還自己拿錢為老人看病,就這樣她一直照顧老人八年之久,直到老人去世,還為其殯葬送終。這件事以“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為題,在新鄉晚報和河南電視臺等媒體多次報道,引起強烈反響。
魏河英大娘是個特困戶,丈夫去世,孩子們下崗,她的腿又有殘疾,*掃地維持全家的生活。由于家境貧寒,魏大娘身患嚴重的皮膚病無錢醫治,沒人愿意接觸她,也沒人敢接觸她,這就使老人雪上加霜。世蕊了解到她的情況后,以人大代表的身份,一方面協調辦事處領導恢復了她已經失去的工作,同時和老人結成了幫扶對子,每月給老人送幾百元錢讓老人看病,還為老人買面買油等生活用品,堅持了數十年。家境的逐步好轉增進了家庭和睦,一個幾乎失散的家庭,現在是兒孫滿堂,其樂融融,每當談起這些變化,老人都由衷的感謝黨,感謝政府。
最讓世蕊牽掛的還有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李彥斌老媽媽,由于歷史的原因,一些政策尚未落實,造成了老人生活困難,加上李媽媽體弱多病,半身不遂,幾個孩子都在困難企業工作,生活就更加艱難。世蕊從轄區辦事處得知這一情況后,馬上去看望老人,并主動為老人送錢買藥,將老人的柴米油鹽包括衣服全部承擔下來,十余年來從不間斷,老人一直以為她是政府派來的,一直到中央電視臺《夕陽紅》欄目記者采訪時,才弄清她的真實身份。
一次,市委副書記宋麗蘋專程來到世蕊所在的超市,為她被評為新鄉市“十佳”市民向她表示祝賀,幾位老人聞訊趕來,她們非要在宋書記面前夸夸她們的好閨女,說說她們的心里話。當時,老人們一個個淚流滿面爭先恐后的向宋書記傾訴著世蕊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就這樣,宋書記原計劃半小時的工作安排一下子延長到三個小時,當時在場的所有人都被人世間那種至親至愛的氛圍所深深的感動了。
二十多年來,買世蕊照顧了八位孤寡老人,她和她們相依相伴,結下了母女之情。她還不間斷的與其他二十位老人結成了幫扶對子。中央電視臺《夕陽紅》欄目專題報導了她敬老愛老幫老的感人事跡。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時代先鋒網 201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