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用愛挑戰“久病床前無親人”的“金科玉律”。晚報首席記者 何水清
長嫂如母
杜明祥今年72歲,妻子王俊70歲。
杜明祥回憶說,弟弟杜明堂是1958年搞深翻土地運動時落下的病。
當時弟弟才15歲,按公社的規定,“不干活就不讓吃飯”。
時值6月,下了一天雨,杜明堂冒雨勞動了一整天,晚上就睡在濕鹽堿地上。第二天起來,他的雙腿便不能動了,經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由于當時家境貧困、當地醫療條件較差,俺兄弟耽誤了治療。”杜明祥說,患病初期,杜明堂架著雙拐還能艱難行走,一年后便癱瘓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由于父親去世早,母親年邁多病,照顧杜明堂的任務就落在了新婚不久的杜明祥夫婦身上。
5年后,母親病故,杜明祥夫婦就把弟弟接到自己家照料。
無微不至 50年大愛書寫手足情深
起初,由于沒有照顧癱瘓病人的經驗,杜明祥夫婦經常為不知怎樣照顧弟弟而發愁。于是,他們處處留意,慢慢摸索,盡力讓弟弟舒服些。
幾十年來,杜明祥夫婦幾乎每天早上都是6時起床。他們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弟弟洗臉,然后為他換上干凈的衣服。多年來,杜明祥夫婦養成了這樣一個習慣:飯做好后先喂弟弟,然后自己才吃。
照顧長年臥床的病人,最要緊的是衛生問題。為了讓弟弟身上沒有異味,他們每隔幾天都會給弟弟擦身子。
剛開始時,王俊給弟弟擦身子還有些難為情,后來習慣了也就不計較什么了。到了夏季,家里沒有空調、電扇,弟弟只能悶在屋里躺在床上,身子一天不擦洗就有異味。杜明祥就與妻子輪流給弟弟擦背、扇扇子,盡力讓弟弟衛生、舒服,有時一天要為弟弟擦洗兩三次。
最為難的是杜明堂大小便都得由人抱著才能解決,這個任務同樣落在了杜明祥身上。白天還沒什么,夜晚最難過,有時一夜得起兩三次。
由于長年臥病,杜明堂心里十分焦躁,有時會莫名其妙地大發脾氣。王俊說,每當此時,他們都順著弟弟,不與他爭吵。
談起這50年的心酸往事,王俊擦著眼淚說:“我們不伺候弟弟誰伺候呢,一年四季,不論下雨下雪,一天三頓飯,俺吃啥他吃啥。”
杜明堂感覺連累了哥嫂,便生出尋死的念頭。杜明祥察覺后告訴他:“就是騎著三輪車拉著你出去要飯,我也要伺候你。只要我能活一天,就不能看你餓著。”
杜明堂雖然身體瘦弱、肌肉萎縮,但精神很好,思維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