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楊貴與紅旗渠的風風雨雨:修渠沒有餓死一個人(2)

2013/10/31 16:58:24 點擊數: 【字體:



    “修渠沒有餓死一個人”

  紅旗渠有很多段都是在懸崖峭壁上修筑的,這都是當年林縣人系著一百多斤重的麻繩,懸掛在半空中,一錘一錘鑿出來的。

  動工以后,資金需求越來越大。為了把漳河水早日引到家門口,林縣人想盡了辦法。買水泥太貴,他們自己建水泥廠生產水泥,整個工程所用的6705噸水泥,有5170噸是林縣人自己生產的;缺少炸藥,生產隊便多積有機肥,省下的硝酸銨配上鋸末、干牛糞碾碎制成土炸藥;鋼釬造不了,大伙就力圖節約,長釬磨短了就當小撬用,小撬磨短了就捻成手把鉆用。在資金最困難的時候,縣委抽調了30多名干部,成立了勞力管理組,組建工程隊,到其他城市承攬工程,賺錢彌補修渠資金的不足。據統計,當年就有31000林縣人外出搞建筑,掙回經費1800萬元。

  1960年11月,中央發出通知,全國實行“百日修整”,基本建設項目全線下馬,紅旗渠也面臨停工的危險。

  當時,山西境內的渠道剛竣工,正在修筑從河口至木家莊的二期工程。如果停下來,整個工程很可能就會因此夭折;如果不停,又違反中央政策。最后,楊貴提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絕大部分民工回生產隊修整,留下300多名青壯勞力,繼續開鑿二期工程的咽喉——600多米長的隧洞青年洞。“中央要求修整,是因為當時糧食緊張,停止工程建設,全力保證老百姓的生命。但那時我們還有幾千萬斤儲備糧,中央指示要執行,工程也不能停。青年洞的作業面很小,上不了很多人,即使在正常年份,也要鑿很長時間。留些人先啃下這塊硬骨頭,等形勢好了,再大批上人修明渠。”楊貴說。

  他告訴記者,在三年困難時期,紅旗渠的建設沒有中斷一天,而且在1961年最困難的時候,還拿出了1000萬斤糧食支援災區。

  林縣為什么有這么多儲備糧?楊貴說,這主要得益于“大躍進”期間他沒有跟風,“報的產量比較實”。他記得有一次新鄉地委、專署召開縣委書記會議,讓各縣匯報小麥產量,楊貴報了一個比較低的數字,“我匯報完后,專員很生氣,說就是躺著睡覺也能產那么多!像這樣,林縣就根本沒有‘大躍進’!” 楊貴一度被批判為有意瞞報,右傾思想嚴重,但他堅持不能說瞎話,“有些縣報的高,水分很大。你報的多,國家購的就多,留下的自然少了。” 結果,在河南發生大規模饑荒的年代,“林縣沒有因為修渠餓死過一個人”。

  “修一條紅旗渠有什么了不起?”

  開鑿青年洞時,上級經常派人下來檢查。為了應付檢查,施工青年們在路邊安置了觀察哨,一旦發現有小車經過,立刻揮動紅旗,示意洞內的人停止施工。等車走遠后,又繼續干。

  盡管如此,還是有人到上面告了楊貴的狀。1961年7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譚震林在新鄉糾正“大躍進”造成的“左”的偏差,一聽林縣縣委不顧群眾死活,還在大搞紅旗渠建設,非常生氣,隨即指示地委撤了正在新鄉開會的林縣組織部部長路加林的職,還準備撤楊貴的職。楊貴回憶說,“結果把我叫去開會,會上我講了林縣的實際情況,譚副總理聽了立即派人到林縣調查。調查結果證明我講的是實話,才恢復了路加林的職務。”

  1965年4月5日,林縣人經過5年艱苦奮斗,鑿通了最艱險的紅旗渠總干渠。隨后楊貴又帶領大伙用了1年時間,修筑了3條干渠,正當他準備一鼓作氣建設配套工程時,“文革”開始了。“文革”中,一些造反派誣蔑紅旗渠是“黑渠”“死人渠”,楊貴也被打成“走資派”撤職罷官,長期遭受批斗毒打。好在林縣群眾暗中保護楊貴,給他兜里塞雞蛋,往他懷里揣烙餅,把他從造反派手里搶出來送到山西勞模李順達家,后又輾轉送往北京,讓他躲到了新華社記者方徨等人的家里。不久,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幾位記者聯名寫信給周恩來反映楊貴的情況,周恩來指示河南把楊貴保護起來,他這才得以回林縣,組織建設配套工程。

  1969年7月6日,歷經10年的紅旗渠工程全面竣工。但僅僅過了100天,省里軍管負責人又在林縣組織批楊貴,說“紅旗渠是唯生產力論的活標本”“楊貴穿新鞋,走老路”。這些人還攻擊“楊貴修了一條小小的紅旗渠有什么了不起?紅旗渠對外驚天動地很兇,對內灰心喪氣很空”。又是周恩來知道后,立即要河南省委常委、省軍區黨委常委和楊貴來北京。他拉著楊貴的手質問那個軍區負責人,你為什么反紅旗渠?為什么整楊貴同志?

  1973年,楊貴在黨的十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并隨即到北京參加中央讀書班學習馬列主義。在學習期間,周恩來又提名楊貴到公安部工作。最初,他不愿意去,覺得自己沒有經驗。當時兼任公安部部長的華國鋒勸他說,不熟悉不怕,我也沒經驗,有事咱們共同商量。在公安部,楊貴又被卷入他更難以把握的政治漩渦。最后,深受“四人幫”迫害的楊貴被說成是“‘四人幫’的人”,長期接受馬拉松式的審查。直到2006年3月,中央才批準了他的職級為副部長級,享受中央、國家機關部長級醫療待遇。

  上世紀90年代,楊貴兩次回林縣,都受到群眾潮涌般的歡迎。2002年6月,楊貴應邀參加新落成的紅旗渠紀念館開館儀式,人們冒雨趕來看望楊貴,排起了長隊,就是來見個面,跟他握握手;有人怕他著涼,還給他帶來了衣服;離楊貴住處約五六里的陳改蓮則非要拉楊貴到她家吃飯,說楊貴“文革”挨斗在她家沒吃好飯,幾十年來她一直心不安。 (本文參考書目:《楊貴與紅旗渠》)【原標題:楊貴與紅旗渠的風風雨雨:修渠沒有餓死一個人】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2009年11月18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