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吉鴻昌齊名且同時就義 卻因無法證明共產黨員身份而無緣烈士稱號 71年后
吉鴻昌“戰友”身份仍是謎
任應岐之女苦苦尋證 欲為其申請烈士稱號 北京檔案館披露鮮為人知的歷史
本報訊 (記者 袁婷)今日上午9時,北京市檔案館研究部劉蘇主任拿出一份報告對眾人說:“我們查證了館藏檔案、走訪了相關部門和學者,并進行了實地考察,最終證實抗日愛國將領任應岐將軍與吉鴻昌將軍同時就義的相關史實。”
此時,從河南趕來的任應岐將軍之女任秀霞和她的弟妹馬文華激動得臉頰泛紅。明天是任應岐將軍就義71周年紀念日,馬文華女士告訴記者:“我們將重新向民政部提出申請,希望追授父親烈士稱號。”
一份檔案 遺孤苦苦尋證
今年9月,北京市檔案館舉辦了黨史珍貴檔案展,其中一份名為《何應欽關于吉鴻昌赤化的密電》引起了媒體關注。這份檔案是何應欽發向太原、西安、開封、福州等地的密電,內容是叛徒供認吉鴻昌為中共地下黨員,這份電報直接導致吉鴻昌將軍被捕遇害。
在北京的馬文華看到報道后,立刻打電話給遠在河南的大姐任秀霞。兩天后,72歲的任秀霞帶著保存的老照片趕到北京。
一次尋訪 檔案館重新查證
北京市檔案館研究部主任劉蘇從任秀霞提供的資料中看到,1934年11月27日的《大公報》上刊登著“吉鴻昌任應岐前日在平槍決”的消息。劉主任告訴任秀霞等人:“這說明任應岐確實和吉鴻昌同時就義,但我們在吉鴻昌的研究專題中并沒有找到關于任應岐的內容。”失望的任秀霞等人離開了北京。
劉主任決定在重新查閱館藏檔案的同時翻閱其他書籍史料,并向北京、天津、河南歷史學者發去咨詢函。
事情很快有了進展,北京出版的《百年潮》雜志、天津出版的《天津人民抗日斗爭圖鑒》、《天津檔案史料》,河南出版的《任應岐史料選編》中都記載了任應岐追隨孫中山先生進行北伐、反蔣抗日以及最后與吉鴻昌將軍共同就義的事跡,各記載相互吻合。
一段史料 揭開歷史迷霧
史料逐漸勾勒出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1934年11月,國民黨復興社特務處已得知任應岐與吉鴻昌聯系密切,遂派特務跟蹤任應岐。11月9日,當任應岐安排吉鴻昌與李宗仁的代表見面時,特務沖進會談房間將任應岐和吉鴻昌射傷,兩位將軍被捕。11月22日,兩人被秘密押解到北京陸軍監獄(今炮局胡同內),11月24日被殺害。
一個未知 將軍無緣“烈士”
當史實逐漸清晰之后,研究人員又陷入困惑:任應岐與吉鴻昌兩位愛國將軍同時就義,但為什么人們卻只知曉吉鴻昌的事跡,而任應岐甚至從未被稱為“烈士”?
馬文華女士告訴記者:“任中華在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多次向民政部門提過申請,但幾次都因無法確認父親的黨員身份而告吹。1996年中華因心臟病去世,申請的事也隨之中止。”今天盡管這個黨員身份仍未明確,但馬女士說,他們一家人已經得到了極大鼓舞。
相關鏈接
任應岐:生于1892年,河南魯山人。曾任國民革命軍第12軍軍長,陸軍第49師師長。后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軍事參議院參議。1934年11月24日在北京遇害。【原標題:志士因與吉鴻昌齊名同時就義 71年無緣烈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