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樂蒙(1915—2008),曾擔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李雙江等是他的學生。擁有“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曲家”稱號,也是中國音樂“金鐘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其代表作有《三套黃牛一套馬》,《歌唱二郎山》,《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長征》等。1950年,在重慶,時樂蒙創作了《歌唱二郎山》。這里,得講講賀龍重視人才的故事
1950年10月1曰,重慶市為慶祝國慶一周年,在觧放碑舉行盛大游行。當時,“戰斗文工團”軍樂隊,被賀龍調來為慶祝大會伴奏。然而在這一盛大、隆重的儀式上,不足百人的軍樂隊顯得氣勢不夠。賀龍當即對軍樂隊主任說:“你們的樂隊要擴大,搞他200人嘛!”有司令員發話,不到一年,號稱200人的“戰斗”軍樂隊,果然組建起來。
1952年,全國第一屆“八一”運動會定于秋季舉行。大會期間,要同時舉行文藝會演。西南軍區接到通知時,離匯演時間只有兩個來月。“任務,戰斗文工團視會演為戰斗任務!”賀龍的脾氣就這樣,在延安時,賀龍的一二O師有出了名的“三好”:打仗好、演戲好、籃球打得好。面對全軍文藝會演,在賀龍看來,能拿得出手的節目還不夠多。他想物色一位高手,指導加工原有的節目,再編排一些新的帶到北京。他對軍區文化部長說:“川東軍區文化部長時樂蒙,在魯藝跟冼星海學習過。快去請他到‘戰斗’文工團來。”
時樂蒙來到重慶向賀龍報到,擔任戰斗文工團政委兼藝術指導,主持創作、排練、選拔人才和政治思想工作,準備參加“八一”會演。那些年,康(川)藏公路的修筑熱火朝天,由他作曲,洛水作詞的男女聲二重唱《歌唱二郎山》,初稿已在手中。于是趕緊加工,并同時創作了《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刺刀擦亮保國防》等歌。演員們迎著酷暑,僅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就完成了排練任務。
在素有“火爐”之稱的重慶,單靠吹電扇已經不涼快了,賀龍親臨排練場,見演員們揮汗如雨,就讓后勤部門運來西瓜,特意囑咐把西瓜泡在水中,降溫后再吃;煮綠豆湯,要晾涼以后再送到排練場。經過一個夏季的排練,舞蹈隊與聲樂隊齊頭并進,拿出了《筑路舞》、《藏民騎兵隊》、《軍民打青稞》等節目。
這天,時樂蒙帶著歌唱隊向賀龍匯報,地點在鵝嶺下方的大操場。“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萬丈,古樹荒草遍山野,巨石滿山崗;羊腸小道難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擋;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萬丈,解放軍,鐵打的漢,下決心,堅如鋼,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隨著這高亢、悠揚的歌聲,賀龍的思緒被帶到康藏高原……歌聲剛停止,賀龍便情不自禁地說:“很好!《歌唱二郎山》這首歌好,內容反映了筑路部隊生活,也有西南特點和西藏民歌的味道,歌詞和曲調都很健康,好聽,也好唱,群眾也容易學會。你們要推廣這首歌曲。”
賀老總對這支歌的評價,集中代表了對戰斗文工團的評價。在接下來的全軍文芝會演中,參加本屆會演的11個單位,獲獎節目79個。其中西南軍區占了14個,為全國各大軍區之冠。時樂蒙因《歌唱二郎山》的成績,在閉幕式上,被總政治部正式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曲家”。這一稱號,是解放軍中至今唯一的一名。張老侃/重慶渝中區【原標題:時樂蒙在渝譜《歌唱二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