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紀念父親張了且

2013/11/19 10:10:07 點擊數: 【字體:


    我的父親張了且——原《大公報》駐汴著名新聞記者。作為報人,他文筆犀利,敢講真話,恪盡言責,不畏權勢;作為作家,他有雜文、小說、散文集問世。父親從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又從1929年末開始新聞活動,是黃河南岸文學、新聞路上的早行人。“當年河南知識界,幾乎沒有不知道他的。”(原河南省政協秘書長袁蓬語)。

1903年,父親出生在安陽縣一個普通農家。8年良好的私塾教育,奠定了他扎實的文言寫作功底。18歲考入安陽省立十一中后,他吃驚地發現新式學堂要求用白話文寫作。于是他大量閱讀白話文的書報雜志,特別是《新青年》上胡適、陳獨秀關于文學革命的文章,既使他在思想上破舊立新,也使他在摹寫中練出一手優秀的白話文,因此深得國文教師溫天緯先生的器重。自1924年始,父親將原名“承祖”簡化成“了且”,作為筆名,向北平著名大報《國風日報》副刊投稿。其雜文新詩,多次被刊登。1925年,他中學畢業時,多虧恩師溫天緯先生慷慨資助,才得以升入開封中州大學預科。預科期間,父親創作熱情很高,除常在國內頗有影響的《豫報》上發表作品外,還聯絡于錫乾、汪全真等人發起組織霞翳社,自任主編,編成《霞翳周刊》,附在《豫州時報》上發行,并常和寫童話的張源、寫新詩的羅堇南相聚切磋。參加北伐軍

1926年冬,河南教育經費被軍閥掠作軍費,中州大學被迫停辦。殘酷的社會現實和失學的困苦,使父親痛悟到:“不打倒軍閥,國家、個人均無出路!”于是他投身如火如荼的北伐革命運動,然后毅然參加北伐軍。在國民革命第二集團軍某部會計處主任位置上,父親恪盡職守,一絲不茍,兩年經手580多萬銀元,毫無差錯。業余時間則埋頭寫作,在著名左翼作家胡也頻主編的《紅與黑》、顧仲彝主編的《秋野》等雜志上發表了《贖母》、《補助費》等作品,頗得好評。同時父親還參加了張源、羅堇南、陳治策、于賡虞等人組成的“晨星社”。《晨星》雜志上幾乎每期都有他的作品。上述作品后來都收入短篇小說集《瘋了的大少奶奶》,于賡虞、羅堇南作序,1933年北平西北書局出版。原省政協秘書長袁蓬說:“我年輕時,《瘋了的大少奶奶》風靡一時,人們爭相閱讀,開封大小書店都寫牌出售。”記者兼大學生

1929年秋,父親退伍回開封河南大學本科一年級續學。剛一入學,他便抓緊時間創作,兩個多月完成諷刺雜文44篇,陸續在《山東民國日報》上發表。后編成雜文集《大人物的把戲》,由汪漫鐸、鄧文儀作序,1931年南京拔提書店出版。原國家計經委主任袁寶華在回憶我父親時,還談到他對此書印象之深。

當年11月,父親被《大公報》聘為駐汴記者,從此開始了職業記者生涯。父親成為記者兼大學生,采訪勤,發稿多,次年就得到報館提高待遇一倍的獎勵。

1931年夏,河南反動當局公開種售鴉片,開封煙館林立,河南各界人士痛心疾首。父親為3000萬父老兄弟吶喊,在《大公報》上屢發消息,多方揭露抨擊。省主席劉峙大怒,下令開封市公安局長李某將我父親拘禁一周。父親深知要秉筆直書,就難免囹圄之苦,他沒有氣餒,反而更加堅強。

1932年夏,《大公報》派父親做旅行記者考察宛西自治真相。父親在溽暑中跋涉800余公里,逐日向《大公報》發稿,正面報道鎮平等地實行地方自治的感人實況,影響很大。這又一次激怒了劉峙,他大罵“張了且為反動派張目”,下令限制他采訪。1933年父親從河南大學畢業,又應邀兼了上海《申報》等多家報紙的記者。1936年又接任開封私立現代中學校長。“小抗大”校長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父親以滿腔愛國熱情,投身于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后中原危急,在范文瀾、劉子厚建議下,父親攜帶一部油印機和300元現洋,將現代中學遷往伏牛山區南召縣李青店。他邊做記者,邊籌集辦學經費,為學校生存嘔心瀝血。現代中學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為模式,采用抗大的校訓、校歌、教材和教學方式,培養出大批抗日軍政骨干。當時李青店有地下縣委在,抗日進步力量強大,人稱“小延安”,現代中學則被稱為“小抗大”。如今南召一中校園里立有“現代中學舊址碑”,紀念父親與同仁們的愛國赤誠。

抗戰勝利前后,父親雖然做過公教人員等工作,卻始終未脫離記者和筆耕生涯(1943年在魯山河南民國日報社出版了散文集《入川紀行》)。走進新中國

1949年夏,父親因在策動張軫19兵團起義和部隊改編中的重要作用,被中央軍委任命為人民解放軍第51軍政治部秘書長。他在軍隊工作7年,后轉至武漢高校默默工作直到晚年,曾任湖北省政協委員。

建國后,父親只回故鄉兩次。一次在1950年,他作為特邀代表,回來參加河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一次在1962年,他到開封與駐軍政委曾顯奎研討長篇小說《懸崖勒馬》的寫作大綱。值得一提的是,父親留下了《懸崖勒馬》的高盈半尺、多達數十萬字的蠅頭小楷手稿;而已搜集素材、確定了回目的長篇小說《伏牛英雄譜》,成為他晚年未了的夙愿。

1988年初,父親因病溘然長逝,長眠于長江南岸九峰山上。但他的魂魄卻永遠牽系著中原故土……【原標題:紀念父親張了且】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報業網 2003年10月10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