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縣馬谷田的蒼茫深山,記錄下徐云玲老師感人至深的人生。26年,默默地堅守在“巴掌小學”里,“代課教師”的身份未曾變化,工資從最初的32元,漲到現在的200元,難以想象,無法想象。
但夢想依舊活在心里,為了改善風雨飄搖中的兩間草坯房教室,徐云玲曾經拿出7年的工資2000元,再加上賣花生湊夠的1000元,買水泥買木料,想蓋起兩間嶄新的教室。沒錢買磚,自己就上山扛石頭。夢想在汗水里開花,兩間石頭房砌就,雖然光線暗,但能夠安穩學習的孩子們,從這里開始了人生的啟蒙,入大學的,讀博士的,都有。
這是一個平凡人的故事,在平靜的深山里,甚至激不起浪花,但這并不妨礙它的偉大。這正如上海跳躍網絡公司副總裁滕飛所說,徐云玲老師的身上,正是河南人“三平”精神的體現:她平凡,卻有偉大追求;她平靜,卻是滿腔熱血;她平常,但有堅韌的責任感。只不過,在平凡的日子里,它深埋在大山里,外人無從知道。
徐老師的事跡,經本報的兩次報道之后,持續在發酵。浙江衛視的《夢想新生活》,也兩次做了報道,并說出了她想建新教室的夢想,緊接著,他們也組織“一塊磚的夢想”活動:網友每轉發1次“一塊磚的夢想”微博,浙江衛視主持人們就捐一塊磚(上限20萬塊磚),以此助徐云玲蓋起夢想之屋,為山里娃開啟夢想新生活。
這的確是“一塊磚的夢想”。在燈紅酒綠的都市里,一塊磚并沒有什么,它甚至買不起一根雪糕,但對于深山里的孩子們來說,一塊磚,就代表一個嶄新的希望;一塊磚,就意味著一個新生活的開始。這夢想的起點雖然低到了塵埃里,卻承接起大地濕漉漉的希望。
讓我們欣慰的是,這夢想正在開出現實的花蕾,浙江衛視已經籌集到11萬元的買磚愛心款;上海的一幫“富二代”,也開始了自己的行動。“一塊磚的夢想”,正在成為現實。
我們期待著,那座用紅磚砌就的嶄新教室,在大山無邊的綠色里,成為一道永恒的風景,風月無邊。東方今報評論員 李長需【原標題:李長需:一塊磚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