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錚兼收并蓄、博采眾長,并且銳意革新,創立了獨具特色的“趙派”河南墜子,創作曲目百余段,極大豐富了河南墜子的音樂表現力。
只有學生沒有徒弟的趙錚
采訪過程中,老人突然猛烈咳嗽起來,示意兒子要躺下休息。記者正在猶豫是否離開,突然,四五位手捧花籃的老人簇擁著進門來。看到他們,趙錚眼睛里頓時寫滿了喜悅,高興地說:“你們咋來了?”
“我們來看您啊!”原來,他們是趙錚在開封藝校教過的學生,如今都退休了,相約來醫院探望老師。
看著師生情深的溫馨場面,記者想起趙錚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說過“我沒有徒弟,只有學生”。
為什么說自己沒有徒弟?面對記者的疑問,老人艱難地說:“因為徒弟和學生不一樣。”兒子陳覺補充道:母親反感“徒弟”的說法,是因為舊社會的藝人都是師傅帶出來的,某種意義上是師傅的個人財富。而她畢業就留校做了老師。她一直耿耿于懷“河南墜子后繼無人,曲藝創作人才缺乏,演出無陣地”,她認為,曲藝必須有新生力量才能發揚光大。
在河南提出“辦曲藝教育”,趙錚是第一人。
1981年前后,趙錚開始辦省戲劇學校曲藝班。她口傳心授、精心培養了100多名學生。從于根義、趙靜到王小岳、范軍等,知名者數不勝數。
老人的曲藝教學法得到了中國曲協的認可,姜昆曾對老人說:現在我們也正在走您的路,辦曲藝班,培養學生。
榮譽是大家抬舉
前不久,病床上的趙錚獲得了中國曲藝牡丹獎。
中國曲藝牡丹獎是由中國文聯、中國曲藝家協會設立的中國曲藝最高獎,第四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首次設立了終身成就獎。趙錚憑借其杰出的藝術成就征服了評委,成為全國獲此殊榮的十位大師之一。
鮮艷的獎杯就在趙錚的床頭。
看到記者拍照,趙錚把臉往“牡丹”旁邊湊了湊,認真地看著鏡頭,臉上綻放出孩童般的微笑。 “榮譽是大家抬舉。”不管誰問她獲獎感受,老人永遠是這么一句話。(鄭州日報)【原標題:檀板墜韻唱新聲 訪曲藝表演藝術家趙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