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鄭成功究竟葬在何處

2013/11/29 10:36:20 點擊數: 【字體:

鄭成功究竟葬在何處
早報記者林加華 焦海濤文/圖


    在河南固始尋根的日子里,記者所接觸的考古專家中,沒有人否定陳學文的領軍地位。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老成持重、說起話來慢條斯理的老人,卻向記者拋出了一個大膽的觀點:民族英雄鄭成功可能葬在河南省固始縣———

  農業學大寨,挖出了“鄭成功墓”

  陳學文,這位被河南省社科院許多考古專家笑稱為“固始通”的老人,給我們設想了歷史的另一種可能:因為鄭成功是反臣,鄭克 為能使鄭成功安眠地下,一面親自護送鄭成功靈柩到祖籍河南固始安葬,一面派其弟鄭克舉到鄭成功出生地———福建南安石井鄉建了衣冠冢,并對外聲稱,鄭成功已歸葬在南安。

  這樣的設想源于上世紀70年代,固始在農業學大寨時挖出了“鄭成功墓”。

  陳氏所稱的“鄭成功墓”在汪棚鄉鄧廟村一個叫“莽牛地”的地方,離固始縣城還有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

  墳墓的四周空出了20余平方米土地,再過去都是莊稼地。因為剛下過雨,地上滿是泥濘。三個比墳墓高的墓碑向探訪者昭示:這可能是鄭成功真正的葬身之地。

  “鄭成功墓”是個普通的土堆,有一人多高,除了墳前三個墓碑上刻著“鄭成功”的字樣外,與其他鄉間土墳并無特殊之處。三個墓碑有一個是固始縣人民政府2004年立的,書面直接認定了它是鄭成功的墳墓。另外兩個墓碑,則是今年清明時,鄭氏后人立上的。旁邊還有兩個墳堆,沒有這個高,沒有任何字樣或標識。

  當年“掘墓人”,今日守墓人

  見到鄧大成老人時,他正從鎮里的集市拉面回來。這位當年負責挖掘墳墓的負責人———汪棚公社鄧廟大隊生產隊長,今年已經76歲高齡。一聽說我們是來了解關于“鄭成功墓”的,同族的鄭大世、鄭其國都趕了過來。他們都參與了當年的墳墓挖掘。鄭成功墳前的另外兩塊石碑,也是他們立上的。

  對于這段歷史,老人們都顯得有些興奮,30年前的舊事恍如昨日。

  1970年正月初一,固始縣下發通知,要求各個鄉鎮平整墳地,擴大增種面積。鄧廟大隊就選了這個古墓。挖自家的祖墳,鄭大成和許多同族人一直不樂意,但當時,他們也沒有膽量公開反對,最后還是開始動手平整墳地了。

  鄭大成說,小時候,他聽說這個墳墓很氣派,占地60多平方米,六七尺高。墳墓還有神道,石人、石馬等則分立兩旁。族上的長輩傳下來的說法,這是老鄭家的祖墳,里面埋葬的,是個反朝人物。每年,鄭氏后人都得來上墳。

  挖了一個月,挖出了木乃伊

  誰都沒想到,平整這么個平常的土堆,他們整整用了一個月零三天。

  76個人手持工具來到墳墓前,有些猶豫。但他們最終還是干開了。

  當他們剛扒下一小層泥土時,墳堆卻露出了一層石灰殼。石灰殼非常堅硬,是用石灰、糯米和瓷粉混合在一起建造的,一般的鋤具根本沒用,最后不得不用炸藥才把它炸開。

  “這一層石灰殼有20多厘米厚,現在還能找到。”鄭大成話音未落,就從墳堆附近給我們找來了一塊,雖然長久浸泡在水中,但還是很硬,掰都掰不斷,上面的瓷粉和沙子依稀可見。

  墓的第二層是青石板。四四方方的石板鑲在墳墓上,中間的縫隙連接得很細致,每塊石板都有10多厘米厚。一直打開到第三層,一層1米多長、15厘米寬、15厘米厚的木板層,才真正見到棺材。棺材是紅木做成的,木質很好。棺材兩邊,各有一對與棺材差不多齊高的木制龍虎牌。

  打開棺蓋,棺中的尸體用白綾裹著。尸體面目還可辨清,戴著金屬頭盔,穿著黃色絲綢衣袍,胸口有一塊白色圓形的護心鏡。在護心鏡的位置,還有一塊四方形的布寫著“土部豐府鄭成功”的字樣。見了空氣,本來完整的尸體的面目立刻就變了形,衣服也開始成碎片掉落下來。尸體已經從頭部、腰部被分成三段,手腕的地方則用白布做成的手套連在一起,以保證尸體的完整。尸體的下面鋪著一床絲棉褥子,還壓著許多帶有血跡的棉被、衣服。棺底的木板上,則呈北斗狀雕刻著七顆星。

  鄭大成近乎傳說的講述,讓這段離奇的過程顯得多了幾分神秘。在其他幾個參與挖掘墳墓的老人口中,我們得到了幾乎類似的描述。

  時間作弄人,鄭成功墓成了謎

  當時參與掘墓的人,沒有一個人知道鄭成功是誰,就草草將尸骨重新安葬了。

  據稱,當時還出土了一塊刻有“鄭成功之墓”的青石碑,但已經不知去向。那塊護心鏡則被村里人拿

  到附近的地方換了粉條,大家平分了。在另外兩個墳墓里,一個葬的是女尸,另外一個則寫著鄭成福,也一樣被就地埋葬了。

  有誰曾會想到,鄭成功當年被明朝皇帝御賞國姓,在中外都被尊稱為“國姓爺”。他一生驍勇善戰,只認明朝為主,誓不降清,率領部下先在廣東南沃島起兵,控制了北至浙江舟山,南至廣東潮惠的東南沿海地區,被稱為“海上英雄”。他1659年率兵10萬北上,直逼清廷都府。他1661年4月帶領將士25000余人,揮師東進收復臺灣,歷經近一年奮戰,于1662年收復臺灣,成為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

  因為當時沒有留下確鑿的證據,這個“鄭成功墓”成了一個爭議,也成了謎。

  如果這里才是鄭成功的真墓,那么鄭成功老家泉州南安的鄭成功陵園埋葬的,又是什么?

  世界鄭氏宗親會總干事鄭萬進曾撰文介紹,在鄭克《鄭氏附葬祖父墓志》中記載,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帝賜遷葬歸故里石井鄭氏祖墳。在遷葬過程中,康熙皇帝賜御筆挽聯:“四鎮多貳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于五月廿二日卯時入土歸葬石井附近復船山鄭氏祖墳樂齊公墓內,且舉行了隆重遷葬儀式,御林軍于周圍護靈,故今鄭陵周圍山地仍被稱作“御踏青”。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東南早報 2004年09月26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