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域詩文俱佳,明末清初之時卓然為大家,但歲月荏苒,他的文名逐漸黯淡。不過,由于孔尚任《桃花扇》選擇以侯方域與李香君的離合之情,寫朝代更替的“興亡之感”,侯方域卻在無意中成了他那個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和李香君的愛情故事也因此廣為流傳,經久不衰。只不過,在這部不朽的劇作中,當年大名鼎鼎的侯公子變成了李香君的配角。
《桃花扇》永留香君美名
“普通人一生,再好些也不過是桃花扇,撞破了頭,血濺到扇子。聰明之人,就在扇子上面略加點染
成為一枝桃花;愚拙之人,就守著看一輩子的污血扇子。”著名作家張愛玲的話說得既聰明又蒼涼。
她的感慨由《桃花扇》中感人的一幕而起:
阮大鋮利用權勢逼迫李香君給漕撫田仰做妾。李香君一心思念遠行的丈夫侯方域,當然不肯從命,當著搶婚人的面以頭撞地,把斑斑血跡都濺在侯方域新婚之夜送給她的詩扇上。目睹此景的一位友人深受感動,把扇面上的血跡勾勒成朵朵桃花,成了一面“桃花扇”。
香君一個娘子血染桃花扇子
氣義照耀千古羞殺須眉漢子
香君一個娘子性格是個蠻子
懸在齋中壁上教我知所管制
如今天下男子誰復是個蠻子
大家朝秦暮楚成個什么樣子
當今這個天下都是騙子販子
我思古代美人不至出甚亂子
抗戰初期,林語堂先生的書齋懸掛著一幅李香君的畫像,天天看著,然后就寫下了這首詩作。對于一個柔弱女人所表現出來的浩然正氣,林語堂欣賞有加,他甚至把《桃花扇》中李香君痛罵阮大鋮的一段唱詞,與岳飛的《滿江紅》相提并論,說都是動天地、泣鬼神的文字。
《桃花扇》已經問世300多年,卻仍有著無限生命力。這部被稱為中國古典十大悲劇之一的戲曲,一共44出戲,據說若要全本演的話,要演五天才能演完。前幾年,江蘇省昆劇院將它改編為兩三個小時的《1699•桃花扇》。2007年6月,這部劇作在享譽歐洲的蘇黎世音樂廳上演之時,1500個座位無一虛席。據說,該劇的演出,門票提前一周即告售罄,2個多小時的演出令觀眾興奮不已,劇終,掌聲持續了近20分鐘,江蘇藝術家謝幕十多次才讓音樂廳平靜下來。
隔著300多年的時光,《桃花扇》跨出國門,來到異域,仍贏得了熱烈的掌聲,不能不讓人感慨藝術超越時空的魅力。
孔尚任在劇本中一再宣稱,《桃花扇》是“實事實人,有憑有據”,“皆確考實地,全無假借”,只有在“兒女鐘情,賓客解嘲”的細節處,方才稍有點染,但亦絕非“烏有子虛之比”。也正因此,有人把《桃花扇》視為信史,或“至少前半部是信史”。不過,《桃花扇》中,侯方域、李香君雙雙出家,一個到北山之北,一個到南山之南,這個結局令全劇的悲劇性十分完美。但實際上,侯方域、李香君卻是在歸德古城先后郁郁而終,這個結局或許意味著,人生畢竟不是一場戲。 (全文完)
明末清初的商丘文學社團雪苑社,是當時有重要影響的文學社團,其文學主張和創作實績,均享譽全國,侯方域深受其影響,并曾是其主要成員。首席記者姚偉文圖【原標題:主盟雪苑卓然清初第一家"歸德古城與桃花名扇系列"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