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吉鴻昌故里的紀念

2013/12/17 10:24:12 點擊數: 【字體:

吉鴻昌故里的紀念
吉鴻昌故居一角
吉鴻昌故里的紀念
吉鴻昌紀念館前巍然屹立的將軍銅像

 
    在扶溝縣,提起英雄吉鴻昌,真是無人不曉。到了扶溝沒費多少事,記者就來到吉鴻昌將軍紀念館。

    據介紹,新建的紀念館年接待量達三十五六萬人次。新館是從原紀念館整體搬遷過來的,于2009年11月24日正式對外開放。當時正值吉鴻昌將軍就義75周年,時任省委書記徐光春、吉鴻昌之女吉瑞芝都參加了開館儀式。原紀念館的前身為扶溝縣烈士陵園,籌建于1962年,后于1984年更名為“吉鴻昌將軍紀念館”。新館是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國防教育基地,館名由江澤民親筆題寫,總投資5000萬元,占地6.6萬平方米,基本陳列面積2600平方米,歷時3年建成。新館由主館、紀念廣場、國防教育園、休閑公園四部分組成。記者在紀念館里看到,展廳分為主館內瞻仰廳、吉鴻昌烈士廳、扶溝英烈廳、多功能廳、廉政教育廳和半景畫館。主館陳列著大量的圖片資料和珍貴文物,采用聲、光、電、影等現代手法,輔以雕塑、蠟像、模型、繪畫、場景復原等配景,生動再現了吉鴻昌將軍和扶溝縣部分烈士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館前紀念廣場上的吉鴻昌將軍青銅塑像,高7.8米、重6噸,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的吉鴻昌將軍銅像。

    1895年10月18日,吉鴻昌生于扶溝縣呂潭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受父親影響,幼年便具有愛國主義思想。1913年秋,不滿18歲的他投到馮玉祥部隊當兵,因為吃苦耐勞、智勇雙全、為人正直很快受到馮的賞識,被提升為***連連長、營長、旅長。1926年9月,馮玉祥五原誓師,響應北伐,吉鴻昌率部參戰。半年后,吉部被擴編為第19師,吉任師長,歸屬馮部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1929年7月,吉鴻昌進兵寧夏,任寧夏省政府主席兼第10軍軍長。1930年4月,蔣、馮、閻中原大戰。9月,馮玉祥西北軍戰敗。為保存實力,吉部接受蔣介石改編,吉任第22路軍總指揮。1932年4月,吉鴻昌在北平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吉同馮玉祥等抗日將領在張家口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吉任前敵總指揮兼第2軍軍長,因率部收復察北四城,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被蔣介石反誣破壞“國策”,蔣令何應欽率16個師與日軍夾擊同盟軍。談判時被拘捕的吉鴻昌,在被押送北平的途中通過感化押解人員,脫險回到天津,成立了“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吉被推為主任委員,進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1934年11月9日晚,吉在法租界秘密開會時遭軍統特務暗殺受傷,被法國工部局逮捕。11月24日吉鴻昌英勇就義,年僅39歲。1945年,在黨的“七大”上,吉鴻昌被定為全黨褒揚的革命烈士。

    離扶溝縣十多公里的呂潭鎮,如今保存完好的吉鴻昌將軍故居和他當年投資興辦的學校,由80多歲的何國治老人負責看護。何老原是大隊會計,因識字幾十年前文物部門把吉鴻昌故居的鑰匙交到他手里,從那時起,他便義務地擔當起講解員。據他介紹,學校原有600多間房屋,1700多名學生。設置從小學至師范,各科齊全。當初吉鴻昌創辦這所學校,主要因為自己兒時備受貧困和階級壓迫,從軍后,更是感到一個民族缺

    乏文化注定會被列強欺辱,發展教育是振興中華的當務之急。1921年,他升任營長后,與父親共同籌資,利用鎮上的龍王廟興辦了“呂北初級小學”,并立下規定,來上學的貧困家庭的孩子一律免費,其經費是當時吉鴻昌從日常開支中節省出來的。學校后來擴建為“私立中山學校”,學校規模之大,一度曾被譽為“豫東第一”,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曾任《光明日報》總編輯的著名老一輩新聞工作者穆欣、天津市原副市長李中恒、廣東軍區原副司令員李子木、河南大學原黨委書記李林等都曾在此就讀。解放后,學校先后易名為“呂潭完小”“呂潭中學”,1987年改為“吉鴻昌學校”,并聘請吉鴻昌將軍的女兒、天津市政協常委吉瑞芝女士為名譽校長。如今,“吉鴻昌學校”舊址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它的附近相繼建成“吉鴻昌小學”“吉鴻昌中學”和“吉鴻昌職高”三所現代化學校。

    采訪中,一群活潑的孩子從新學校里興高采烈地走出來。當記者問到吉鴻昌時,他們紛紛要帶記者前往學校舊址和吉鴻昌故居。一代名將的英名就這樣一代代被人們傳說!【原標題:吉鴻昌故里的紀念】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工人日報 2011年6月10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侯方域主盟雪苑卓然清初第一家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