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理由
2010年,雙匯的重組據說是國內第一宗整體上市同時管理層完成MBO的經典案例。有人說,雙匯的重組,是國內第一宗二級資本市場影響上市公司重組進程的案例。無論怎樣,這第一宗的主角都是國內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雙匯。但真正的主角,應該是那個站在雙匯背后的萬隆。
“我一不會抽煙,二不會跳舞,一輩子就是干殺豬賣肉這個行業,也就對殺豬賣肉比較熟悉。”萬隆說話時,語速平緩,帶著濃濃的河南口音,平實中略帶著幾分幽默。
2010年,雙匯的重組無疑是資本市場上備受矚目的事件。從3月3日,基金經理們集體反對一項股權轉讓的議案,到雙匯發展之后的突然停牌;從停牌8個月后復牌,重組方案的出爐,到人們對于雙匯管理層借此實現MBO的議論,雙匯還要面臨一系列的考驗。
而作為雙匯“當家人”的萬隆,和他帶大的企業一起站在了鎂光燈前。
“滿票”廠長
1940年出生的萬隆,今年整70歲。如果談起他,或許還要從50年前說起。
50年前,還是一個小伙子的萬隆參軍入伍,成為了一名鐵道兵。或許是這段當兵的經歷太過久遠,因此即使是在萬隆自己的談話中,也很少提及。
但是,從日后的種種來看,或許正是這8年的軍旅生涯,養成了萬隆鐵面無私、不屈服的性格。
1968年,鐵道兵萬隆轉業到了漯河肉聯廠,也就是如今雙匯集團的前身。
初到漯河肉聯廠,萬隆最初的工作是辦公室辦事員。之后是副主任、主任及副廠長。這時的漯河肉聯廠,是一個瀕臨倒閉、資不抵債的國營小廠。每年,河南省政府要拿出幾千萬的資金予以補助。
1984年,漯河市政府終于決定對漯河市肉聯廠這個“包袱”實行改制。改制選舉過程中,萬隆以“滿票”當選為廠長。對于“滿票”當選的這段經歷,直至現在,萬隆提起時,依然頗為得意。
面對一個這樣的“爛攤子”,鐵道兵出身的萬隆意識到,如果沒有鐵的紀律,很難帶出一支過硬的隊伍。沒有嚴格的管理,也很難使企業擺脫困境。
于是,萬隆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首先是確立一套嚴格的規章制度。其次,把廠內工人的工資和效率掛鉤,實行浮動工資制。
最值得提及的是,他在用人上敢于打破憑身份提拔干部的框框。即使是對自己人,他也絕不手軟。
直至現在,萬隆的幾個孩子,沒有一個在雙匯任職。“如果安排他們在普通的崗位吧,可能他們自己不滿意。如果安排重要崗位,又不一定能得到其他人的信任。”萬隆對本報記者說。
斗法“外資”
在雙匯重組方案剛剛出來的那段時間,萬隆帶著部下,從漯河到昆明,從昆明到深圳,再到上海、北京,不斷地向客戶、各路媒體、機構等解釋雙匯的重組方案。
在各種問題上,雙匯與外資之間的關系一直頗引人注意。談起外資,萬隆的感慨比其他人或許更多。
“雙匯原來就是一個小廠,就是靠引進外資做起來的。”萬隆對本報記者表示。當時轉制之后的漯河肉聯廠,沒有資金,銀行也不愿意貸款給這個虧損的企業。于是外資成為了雙匯發展的一個重要資金來源。
萬隆告訴記者,一開始,雙匯共引進了6個國家的16家外資。“這16家外資,總共的投資也就2億美元,但是這些錢對于當時的雙匯非常重要。”萬隆說。
在引進外資的過程中,也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從這些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看似溫和的老人性格中強硬的一面。同時,也能看到作為一個企業家,萬隆所擁有的敏銳的商業直覺。
故事之一,就是當時境外的一家肉類加工巨頭想購買雙匯的控股權。萬隆說,當時的談判持續了很長時間。“此前,就有人和我說,老萬啊,你可不能當李鴻章啊。”萬隆說。
最后一個晚上談到三點多,但是這家企業就是要求控股權。萬隆最終沒有同意。于是,臨走時,談判方扔下一句話給萬隆。“老萬,一山不容二虎,如果我再扶持起一只虎來,咱們可能要兩敗俱傷啊。”
“那你就再養一只虎吧,咱們斗斗看。”萬隆回答說。后來該家企業確實在鄭州投資了另一家國有肉類加工企業,但是幾年下來,幾乎是血本無歸。
第二個故事與雙匯曾經的投資方香港華懋有關。萬隆與小甜甜的交手,還頗帶有些戲劇色彩。
當時,已經投資雙匯的華懋,準備收購雙匯的品牌,讓萬隆開個價。萬隆告訴本報記者說,“當時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腦子里還沒有品牌意識,我鉚足了勁說三個億,沒想到他們一下子就答應了。”
這讓萬隆覺得不可思議。同時由此,他也意識到了這個商標可能很重要。于是,他把這個球踢給了漯河市政府。最后,雙匯的商標并沒有賣成。
十幾年之后,娃哈哈和達能的商標之戰,才讓更多人明白萬隆在與華懋談判中的這“臨門一腳”是多么重要。
身后之事
萬隆,作為一個把雙匯一手帶大的創業人,其在雙匯中的位置或許可以用“教父”這個詞來形容。但是隨著這位“教父式”人物年齡的逐漸增高,人們更多的是關心雙匯繼承人的問題。
“這次重組完之后,企業管理層的激勵問題也就解決了。”萬隆告訴本報記者。根據雙匯的重組方案,由雙匯263位管理層持股的境外公司——興泰集團,將間接成為雙匯集團的實際控制人。
另外,新成立的另一家境外公司運昌,也將間接持有雙匯集團的股權。萬隆表示,運昌也是為了以后對公司管理層進行股權激勵而設立的。
“股權激勵的問題解決了,企業以后就更多地靠體制來發展了。即使我不在了,企業的問題也不大。”萬隆說。
“雙匯正在想一套激勵辦法,但是現在還不能透露。”萬隆說。但據記者了解,這不排除與股權激勵有關。
在雙匯未來的發展問題上,萬隆一再強調會繼續專注主業。曾經有人勸說萬隆也搞搞房地產,說那個比較賺錢,于是萬隆就說出了開篇的那句話。
“我們一輩子殺豬賣肉,也就對這個行業熟悉。我們要把雙匯做成中國最大,世界領先的肉類加工企業。”萬隆說。
名片
萬隆,生于1940年,雙匯集團董事長,同時也是上市公司雙匯發展的實際控制人。進入雙匯之前,當過鐵道兵。1968年轉業之后,進入雙匯的前身漯河肉聯廠。本報記者 張玉香 北京報道【原標題:“鐵血”萬隆:你養虎 咱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