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回味一下,還真有點喜劇效果:之前,中國企業已經在美國收購過IBM的PC業務,從福特手中收購過沃爾沃汽車,還有萬達集團收購了美國院線AMC,但這一次創造紀錄的資本運作,卻跟當下熱門的像什么IT、新能源、移動互聯等行業都沒有關系,主角卻是一家再傳統不過的“殺豬賣肉”的企業,這種混搭,確實有那么一點幽默感。
圍繞雙匯這家企業,外界會有多重的印象。比如,7年前高盛和鼎輝對雙匯的收購,以及由此所牽扯出的管理層曲線MBO的爭論;再有,前年“315”,雙匯被曝光瘦肉精事件,品牌形象受損嚴重;而此次收購美國企業,也有人說,雙匯還算不算中國企業,都要再另當別論。但今天,這些復雜的問題咱們先按下不表,我就說一點自己所知道的關于雙匯的“八卦”。
雙匯總部坐落在河南中南部的漯河市,作為中原小城,雖然這里誕生過《說文解字》的作者許慎,賈湖遺址也出土過震驚考古界的七音骨笛,但長期以來,漯河這個城市默默無聞,由于“漯”這個字字形生僻,外地人甚至連名字都叫不上來。但是,隨著雙匯火腿腸的風靡,漯河也開始被外界所熟悉。如果再算一筆經濟賬,雙匯一家企業納稅,要占到漯河市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這幾年,依托雙匯,漯河市大力發展食品加工產業,成為小有名氣的“食品名城”?梢哉f,漯河是一座因為雙匯而重新煥發了活力的城市,由此,可以說漯河人對雙匯都有一種模模糊糊的感情。
而雙匯的董事長萬隆,在當地,也被看成是一個“能耐人”。1984年,雙匯的前身“漯河肉聯廠”在河南十大肉聯廠中排名倒數第一,固定資產468萬元,財務入不敷出,工廠瀕臨倒閉。當時,漯河當地有一句順口溜,叫“外單位不要,肉聯廠報到”,意思是如果你不好好干被開除了,就可以到漯河肉聯廠上班去了,成了藏污納垢之地。至于說管理,更是混亂,一頭豬殺完,四個豬蹄不見了,豬尾巴更是不知去向,廠里的后院墻被來來去去偷肉的人磨得蹭光發亮……也就是在這一年,萬隆被選為廠長,雙匯開始走上正規。
翻翻中國歷史,頗有名氣的“屠夫”甚多,比如西漢的樊噲,三國時的張飛,北宋時的張屠戶等等,在傳統的價值觀中,“屠夫”的形象無一例外都是粗俗、野蠻和兇悍。但是萬隆,卻以“殺豬賣肉”為做大樂趣。因為工作原因,我曾經數次去雙匯采訪,跟萬隆也有過數面之緣,給我的印象是,萬隆對殺豬這件事兒,他是在用心仔細琢磨。
萬隆在雙匯實施的標準化屠宰,一頭豬被分割成1052種規格的肉制品,“第一刀從哪里下,每一刀應該怎么割,每種產品要帶多少骨頭多少肉,這些都有具體的操作規程”;在屠宰生產線上,生豬先會被80伏的電壓電暈,之后才進入屠宰環節,因為這么做,可以減少生豬因為疼痛所分泌的應激激素,豬肉口感更好;在銷售環節,雙匯則開創了專賣店模式。
所有這些,改變了幾千年來中國傳統屠宰業“一把刀殺豬、一口鍋燙毛、一桿秤賣肉”原始模式,實現了向工業生產線的轉型。把殺豬當成事業,想出這么多門道兒,我覺得,萬隆身上有一種“工匠精神”,對自己的行業和產品,有執著的堅持和追求,不斷精雕細琢、不斷改善工藝,并且非常享受這個升華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萬隆是屠宰業的喬布斯也并不為過。
在漯河市中心有兩條河,一條沙河,一條澧河,兩條河相匯之后,最終注入淮河,這也是雙匯名稱的由來。如今,雙匯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可以說是中美企業間的一種“雙匯”,萬隆也透露,這樁并購的初衷,良好的技術和品牌是他最為看重的。在食品安全上,雙匯犯過錯,不可原諒;希望這次合作,能夠給雙匯注入更加先進的技術,更加嚴格自律的企業文化,切莫再傷了中國老百姓的心。(經濟之聲評論員王浩)【原標題:王浩:為何說雙匯董事長萬隆是屠宰業的喬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