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錯:爭議中的冤臣”系列之
3
□記者 朱金中 文圖
引子
PREFACE
活活氣死當朝丞相
堅韌過了頭就是傲慢,自信過了頭就是自負。
晁錯這個人,有能力,有思想,有毅力,漢文帝安排他給太子當老師很合適,但他是個優秀老師卻不是優秀的政治家。
漢景帝劉啟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任命晁錯擔任內史。內史這個職務相當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長。晁錯依然延續當太子老師時的作風,不斷上疏,“常數請間言事,輒聽,寵幸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晁錯不停地提意見,漢景帝不停地準奏,任由晁錯推行改革。
時間一長,朝廷權貴都非常討厭晁錯,想辦法懲罰他。但晁錯不是賈誼,他不是那種息事寧人、自己受委屈也要顧全大局的人,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當朝丞相申屠嘉給活活氣死了。
晁錯上任后,發現內史府的大門是朝東開的,進出很不方便,就讓人在南邊開了一個門。內史府的南邊是太上皇(劉邦父親)的廟,把廟墻給打了一個洞,丞相申屠嘉聽說后勃然大怒,“欲因此過為奏請誅錯”。晁錯得知消息,連夜進宮找漢景帝求援。
第二天上朝時,申屠嘉奏請誅殺晁錯。漢景帝打圓場說,這個事朕清楚,晁錯開的那個門只破壞了外墻,算不了多大的事,夠不上追究法律責任。最后,漢景帝還補充了一句,說這事是我讓晁錯做的。申屠嘉氣得無話可說,回到家就吐血而死。
申屠嘉早年跟著劉邦打天下,為官廉潔,《史記》評價他“為人廉直,門不受私謁”——就是在家里從不接待客人。甚至他的老朋友袁盎來找他,申屠嘉說,如果是公事明天到我官署談,如果是私事,對不起,丞相無私事。
申屠嘉這樣有名望的丞相被晁錯活活氣死,可見晁錯的行事作風。
從漢高祖劉邦到文、景兩代,一直以道家思想治天下,所謂“蕭規曹隨”,與民休息。朝廷的大臣大多信奉清凈無為的教條,“一動不如一靜”,高皇帝定下的規章制度基本不需要修改。而且當時的大臣不是功勛,就是權貴,講究的是資歷,像賈誼、晁錯這樣的后輩憑借一張伶牙俐齒的嘴巴、兩行高頭文章就青云直上,很受排擠。
晁錯這個人有很強的使命感,從他上疏的內容就可以看出,他很想改造這個世界,何況這個國家內憂外患,不改革不行,既然自己有能力又深得皇帝的信任,就拼命地想按照他的意志去改造國家。
但晁錯的這種做法在當時的王朝官僚看來,簡直就是恃寵傲慢、飛揚跋扈。仗著皇帝撐腰,竟然把丞相活活氣死,文武百官沒有一個不討厭晁錯的,都認為他是個“攪屎棍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