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天上一顆星 地下一個丁——專訪焦裕祿次女焦守云(2)

2014/1/7 11:42:11 點擊數: 【字體:

  “我們在父親身邊,感到父親從不把自己當成群眾之上的領導,而是群眾之中的子弟。”焦守云告訴記者,“父親常說領導干部應該站在群眾中間,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只有相信人民,投入到群眾生氣勃勃的生活生產中,才能獲取力量。”

  在焦桐林采訪時,我們看到很多老百姓在焦桐林下納涼,有說有笑。一位姓魏的大爺拿著掃把清掃四周雜物,記者跟他攀談,得知他義務維護焦林有幾十年的時間。他拉著記者的手說,“當年是焦書記讓俺們全家有飯吃,俺們永遠不會忘記焦書記。”在這片焦桐林中,我們深深感到焦裕祿并沒有離開蘭考人民,而是化身為這棵參天泡桐,為蘭考人民撐起了另一片天!人民也用自己的方式銘記好書記,大家在歌謠中唱到:看到泡桐樹,想起焦裕祿……

  8月8日 13:00 蘭考火車站

  “當人民的孝順兒子”

  在我們從焦桐林去往焦裕祿紀念園的路上,路過了蘭考火車站,這棟位于縣城中心,并不起眼的火車站卻曾承載了焦裕祿470個日日夜夜的憂思。

  到蘭考不久,焦裕祿到火車站看望群眾。那天夜里,蘭考火車站幾乎被漫天大雪淹沒了,車站的屋檐下,掛著尺把長的冰柱,外逃的災民穿著國家救濟的棉衣擁擠在候車室里,他們正等著登上開往豐收地區的列車……

  看到這些背井離鄉的災民,焦裕祿的眼睛濕潤了。他召集在家的縣委委員開會,人們到齊后,他沉重地說:“黨把這36萬人民交給了我們,我們沒能領導他們戰勝自然災害,工作沒做好,應該感到羞恥和痛心。”

  在蘭考的470個日日夜夜,焦裕祿一直為如何讓老百姓吃飽飯,過上幸福生活而著急奔忙。時間不夠用,他就把自己弄成了銅皮鐵骨,連軸轉。焦守云對記者說,“你們新時期長大的人,可能無法理解我父親那種‘心中裝著群眾,唯獨沒有自己’的狀態,但我給你講一個事,你可能就明白了——

  “父親在蘭考工作的那年冬天雪格外大,父親經常忍著肝疼,跟干部一起拉車走夜路給鄉親送救災棉衣。有一次,他們走了一夜到了孫梁村,到了無兒無女的五保戶梁大爺家,看到大爺正生病,披著單衣瑟瑟發抖,老伴雙目失明,在炕上躺著。老人問,這么大雪,你來看我們,給我送棉衣,你是誰?父親回答:我是您兒子……公社王書記告訴梁大爺,這是縣委的焦書記。梁大娘摸索著走過來,“讓我摸摸我的好兒子,俺的眼瞎,但心不瞎,俺記得一輩子……”

  “這就是父親的精神狀態,他從小吃過苦受過難,知道老百姓不容易,長大后受過黨的教育和黨的恩情,他始終把自己當成人民的兒子,而且要當孝順的兒子。你想想,給自己的父母辦事還用講條件嗎?!”

  還是在這里,蘭考火車站。1966年2月26日,在焦裕祿逝世近兩年后,根據焦裕祿生前的遺愿和蘭考人民的強烈愿望,河南省委決定將焦裕祿的遺體從鄭州遷葬于蘭考。當天蘭考萬人空巷,火車站人山人海,街兩邊掛滿了挽聯,當焦裕祿的棺木剛剛在街頭出現,悲痛的人群,不顧一切的沖向前去,泣不成聲;疖囌倦x墓地不到三里地,整整走了兩個半小時,這天對蘭考人民而言,是一個淚水浸泡的日子。“蒼天含黛,大河嗚咽”,蘭考人民以淚洗面,迎回了“被蘭考活活累死”的焦書記。

  8月8日 14:00 焦裕祿紀念園

  “天上一顆星 地下一個丁”

  焦裕祿紀念園中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焦裕祿烈士墓、焦裕祿同志紀念館。蘭考人民在黃河故堤的一個沙丘上,修建了焦裕祿烈士陵園,陵園里參天的泡桐柳蔭蔽日,白色的大理石砌筑的墓地上豎著一面屏壁,鐫刻著毛主席的題字:“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

  半個世紀來,蘭考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老百姓對焦裕祿的感情到現在一點沒有變。據紀念園工作人員介紹,每天都有上萬人次前來參觀吊唁,尤其是清明和焦裕祿逝世日,人數更多。

  焦裕祿紀念館里展出了焦裕祿的遺物。他坐過的一把藤椅,右邊扶手下是一個大窟窿。焦裕祿長期身患肝病,他帶病工作,肝疼無法忍受時就把右腳踩在椅子上,用鋼筆、茶缸蓋兒、雞毛撣頂著肝部,日子久了,他坐的藤椅頂了一個大窟窿。他穿過的一件件衣服,沒有一件是完整的。他穿過的衣帽鞋襪都是縫了又縫,補了又補的,他用過的一條被子上有42個補丁,褥子上有36個補丁。

  “父親生前一直教育我們不能有任何特權思想,我哥哥曾經沒有花錢看了一場白戲,父親知道后,帶著他把票錢補上。他到戲院看到群眾陸續入場,但前三排的位置一直都空著,后來知道,這前三都是給縣委領導留的,而中間最好的那個位置又叫‘前三排排長’正是給書記留的,父親聽后很痛心,回去后,父親專門起草了《干部十不準》,規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搞特殊化。”

  焦守云告訴記者,父親去世后,給他們留下的唯一遺物就是一塊破舊的手表。“父親走后,我們生活很拮據,我們姊妹多,當時最小的弟弟才3歲多,加上奶奶、姥姥兩個老人,一家9口全靠母親的工資和上級給的撫恤金艱難度日。有時,哥哥沒衣服穿了,母親就把父親穿過的舊衣服找出來,用剪刀、針線把衣服改小,母親邊做活兒邊流淚,有幾次竟淚眼模糊而被針刺破了手指。在我的記憶里,自從父親去世后,母親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穿過。她始終牢記著父親臨終前的囑托:‘我死后,你會很難,但日子再苦再難也不要伸手向組織上要補助,要救濟。’”

  焦守云告訴記者,長大后他們兄妹六人,相繼入黨、工作、成家,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做普普通通的人,干普普通通的事,“我們站在父親的‘光環’下,就更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貧窮。‘焦裕祿的孩子’,在生活中就像一把尺子,度量著我們的日常行為。這么多年來,我們一家沒有一個在人生的道路上被別人說三道四。”

  2012年,電視劇《焦裕祿》在全國播出,電視劇主題曲的詞作者正是焦守云。填詞的時候,父親的一生像電影一樣在她腦海中閃回,隨著最后一幀畫面的定格,飽含深情的文字開始在她的筆端流淌:出門時我喊了一聲娘,娘抻平我的舊衣裳。娘啊娘,你的話兒我記心上。天上一顆星,地下一個丁……這首叫《喊了一聲娘》的歌詞一氣呵成。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紫光閣網 2013年09月05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