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一代陳氏太極宗師——“拳圣”陳發科(2)

2014/7/17 10:07:04 點擊數: 【字體:

一代陳氏太極宗師——“拳圣”陳發科(2)
 
  陳發科拳照
  
    從1928年至今,八十多年的時間過去了,當年陳發科從陳家溝傳來的陳式太極拳,不但在拳術上得到了更好的發展,而且早已突破“誰知豫北陳家技,卻賴冀南楊氏傳”的局面,從北京傳遍全中國,從北京走向全世界。
  
    認真回顧幾十年來陳式太極拳的發展,對于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太極拳、更好地傳承太極拳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辛亥革命以后,受近代文化思潮的影響,當時的有識之士認為中華武術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樹立了武術的體育觀,武術界人士提倡“強種強國”,中國傳統武術引起了人們的重視。著名的中央國術館就是在個時期成立的。當時,中國武術事業出現了以城市為中心的蓬勃發展的景象,館社林立,許多民間武術家涌向大城市。
  
    19世紀50年代,學拳于陳家溝的楊露禪來京傳播太極拳。在其子楊班侯與楊健侯、其孫楊澄浦三代人的努力下,太極拳在北京已經相當流行。但是發源于陳家溝的陳氏太極拳卻不為人所知。
  
    當年武術詩人楊敞曾有詩云:
   
    當初誰知太極拳,
    
    譚公療疾始流傳。
    
    公令推行太極拳,
    
    而今武術莫能先。
    
    誰知豫北陳家技,
    
    卻賴冀南楊氏傳。
  
    此詩最后二句點明了太極拳雖然是“陳家技”,在北京卻是由楊氏家族傳播的。
  
    1927年國民政府遷都南京,在北京體育學校教太極拳的楊澄浦、吳鑒泉等離開北京,去南京、上海教拳,學校一時缺少教太極拳的教員。因知當年楊露禪是從陳家溝陳長興學的太極拳,于是許禹生托人從陳家溝聘請了陳家后人陳照丕在體育學校教太極拳。
  
    陳照丕除在體育學校任教外,還被許多人請到自己家里去教拳。據向愷然記敘,他曾專門去體育學校會見了陳照丕,觀其練拳,與其推手,并進行了討論。據向愷然回憶,陳績甫的推手很單一,不如楊家完備、多樣。因為楊家完全是從陳家學來的太極拳,所以,陳照丕想必是“未得其傳”,故而如此。
  
    在高手云集的北京,想以授拳立足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對于找上門來要“切磋技藝”的人,陳照丕深知輸贏不僅是自己的事,還關系到陳氏拳的名聲,于是便給在老家的三叔陳發科寫信,請他來京。
  
    陳發科到北京后,即由陳照丕陪同會見了挑戰者。他以“挨著何處何處擊”、“將人擊出不見形”高超技藝,使對方折服,很快在北京站住了腳。從此,聞名拜訪前來請教的人越來越多,就連北平國術館館長許禹生以及當時頗有名氣的李劍華、沈家楨等皆就學于陳發科。自此陳氏拳的真正面貌逐漸為外界所認識、所稱道。
  
    楊敞寫詩贊曰:
   
    都門太極舊尊楊,
    
    遲緩柔和擅勝場。
    
    不意陳君標異幟,
    
    纏絲勁勢特別強。
  
    解放以后,由于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體育事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為武術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
  
    1952年毛澤東主席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第二屆代表大會題寫了“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題詞,并號召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體操、打球類、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極拳及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這期間,武術界紛紛成立拳社。
  
    陳發科于1953年與名拳師胡耀貞共同創辦了“首都武術研究社”,這是歷史上僅有的以首都命名的武術研究社。該社的成立為北京陳氏太極拳的傳播打下了良好基礎,為陳氏太極拳培養了一批杰出人才。
  
    1953年11月,陳發科在天津舉行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上,代表北京表演了陳氏太極拳,受到好評。這是陳氏太極拳歷史上首次在全國性集會上展示,它標志著陳氏太極拳將走向全國。
  
    陳發科在北京30年間,不斷總結經驗,設計了新的拳式。當今廣為流傳的83式太極拳和71式炮捶,正是陳發科對陳氏太極拳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
  
    “樸實的品德精湛的武藝” 。陳發科是走出陳家溝向外傳拳第一人。他的在京傳拳,不但開創了北京陳氏太極拳的新紀元,而且將三百年來囿于陳家溝一姓一地的陳氏太極拳帶出溝外,成為陳氏族傳太極拳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中華傳統武術——陳氏太極真功,為世人所共享。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綏化新聞網(2014-03-0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