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仲明,原名湯俊哲,河南孟縣湯莊人。生于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三月三日,198。年元月14日病逝于重慶。湯仲明年幼時家境貧寒,民國8年(1919年)他經過考試,被擇優選送去法國勤工儉學。先入南臺工業學校學習3年,后進昂若工藝學院學習4年,畢業時獲機械工藝工程師文憑。民國15年(1926年)3月,湯仲明懷著“工業救國,振興中華”的滿腔熱忱,放棄在法國良好的工作條件和可以得到的優厚待遇,毅然返回祖國。
湯仲明回國后,先在隴海鐵路上當一名練習生。由于他卓越的才干,先后擔任徐州、開封、洛陽、陜州、鄭州機務段、修理廠的工程師、廠長、段長等職務。民國16年(1927年)他到鐵路上不久就提出了改蒸汽機火車頭為內燃機火車頭的建議,解決粗、大、笨、臟的問題,但無人理會,個人又無能為力。于是他才轉向對汽車方面的思考,下決心尋找汽油代用品,他知道法國、比刊時、日本等國搞木炭代替汽油的試驗已經多年,當時中國上海張登義等也從法國引進煤氣發生爐,并在仿制之中,尚未成功。民國17年(1928年)他調到開封機車廠工作時,在廠南邊租用農民一間破草房,利用工余時間進行試驗。他用自己的錢購買試驗設備和材料。燒炭爐先用泥爐,后為減輕誼址改鐵皮爐、鐵皮容易燒透,再改雙層鐵皮爐,歷時3年經過多次失敗、無數次的試驗。效果日益完好。終于在民國20年(1931年)3月試驗成功。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制成中國第一輛以木炭為憔料的煤氣發生爐汽車(簡稱木炭車)。水平超過當時世界上研制煤氣車最早、技術最先進的法國和日本。9月報國民政府實業部立案,經巾請獲專利5年。年底將木炭代油爐的效果、數據和制造圖紙公諸于眾,引起各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