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畫風繪水墨
2014/7/21 14:58:3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藝術必須要一點兒執拗,同道們勸說天然,古今名人畫譜,哪有北方山水的份兒?哪有莊稼人的田園?那都是高人隱士理想化的境界呀!這些話在天然聽來也認為不無道理,畫古人之所畫,意境筆墨,拈手即來,現成多了,觀者同調,何苦費這多麻煩?可轉心一想,天然真正熟悉傾心的,歷年所寫生收集之資料,都是故鄉的山,桑梓的水。我也曾寫過這樣兩句詩,“風光何處好,還是舊家山”,天然認為很對,他自己也講,“故鄉詩情,泥土畫意,是我要畢生潛心探索的永恒主題”,并且說,“即使這樣,也難表達鄉土感情之萬一”,看來天性是鄉土畫風的天然,有自己的方針見解,石魯善畫黃土斷層的陜北高坡,難道天然就不能攀登豫西的嵯峨梯田嗎?
天然學習過宋元各家山水,也模仿過一些皴法譜式,重畫這一些固然高雅絕俗,但心中總覺得缺了點什么,他深刻感受到藝術有千古不變的美與共鳴,但也有瞬息萬變的時代信息。完全按照山水模式畫,總有一種失落感。天然積累了多年的素材稿本,是打井開山的農民,黃土堆疊的山巒,他心目中激蕩著的是黃河的濤聲浪花,黃土斷層擠壓出的鳴奏曲,柿樹棗林里的田園詩。因此他要苦思冥想水墨如何與這些泥土圪垯接上關系,搭上墨緣,這就是天然水墨畫誕生的基因。
善于在質樸無奇的鄉土生活中發現田園詩,這是天然的特長。一個牽羊一個提筐趕集的農婦,行走在重重疊疊地斷崖層坡上,這是《寒凝大地》對豫西山川人物的集中提煉;遠山上的一棵柿樹,好像是一個記路的里程碑,這是所有農村人記憶雋永的特殊形象。天然常常抓住這個印象,如《曲徑繞夢魂》的遙遠山頭,也有這樣一株樹,這是局外人難于感受到的;《家山初雪》里的另一棵,就更為引人意遠了。根據這些指路樹標,山里人走一程又一程,永遠奔走于充滿希望的人生道路上。中國人好以樹名為地名,著名的有三棵樹、五棵松等等,而那些長在山村路邊上的,更會銘入人的記憶,嵌在行人感情的深處,這不正是天然最形象最深情的懷念嗎?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美術網(201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