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紙本
246.5厘米×88.6厘米×2
釋文:率素履攸行耕良農讀良士,學古訓有獲儉養廉勤養身。
款識:(有挖坑痕跡)李棠階
鈐印:臣棠階印(白文)、文園(朱文)
李棠階(1798—1865),字樹南,號文園,又號強齋,謚號文清,今焦作市溫縣南保封村人。出身寒門,清朝道光年間壬午科進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侍讀、太常寺少卿、工部尚書、禮部尚書、戶部尚書、軍機大臣等職,是清代焦作地區最后一位宰相。道光年間,因違例錄取老年武生,部議降三級調用,李棠階任教武陟河朔書院達十三年之久。同治皇帝登基起用舊臣,李棠階奉旨進京并上疏治策,官位連升,加太子少保銜,授課宮廷,論歷朝興衰之事,深為同治帝和慈禧太后所賞識。在懲治兩江總督何桂清時,他力主嚴懲,以整肅綱紀。李棠階為官清正廉潔,勤儉節約,熱心公益,幫助困難鄰里,朝野口碑甚佳。李棠階自從做軍機大臣參與中樞大事,深感身負重責,宵衣旰食,積勞成疾,于同治四年十一月去世,享年68歲。皇上震悼,贈其太子太保,謚號“文清”。《清史稿·李棠階傳》中評價他,“尤平實持大體,可謂體用兼備”,給予他很高的評價。
李棠階是晚清著名的理學家,一生潛心理學,以“克己”、“省身”為座右銘,勤學不輟,遺著有《古本大學集解》、《李文清公遺書》、《強齋日記》、《李文清公遺文》、《李文清公詩集》等。李棠階善于書法,其書法師從顏體,字體方正大氣,氣勢莊嚴。焦作市博物館所藏的李棠階此聯,尾首一貫,章法嚴謹,構成一種剛正端莊的美,對聯內容則顯示其多年一貫的理學修養,無論內容還是字體都恰如李棠階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