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易學大家邵雍的養生
2014/12/5 14:38:14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邵雍,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一起并稱為“北宋五子”,是宋代理學的奠基人之一。邵雍這個人非常聰明,一輩子主要精力花在做學問和過有品質的生活上,宋仁宗、神宗請他去做官,邵雍都不答應,喜歡做他自己的“安樂先生”。
邵雍研究著力最多的是易學,因此他的養生思想和易學關系密切。總結他的養生思想可以分做互相關聯的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最根本的,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洗心”。邵雍作《洗心吟》,其中說:“人多求洗身,殊不求洗心。洗身去塵垢,洗心去邪淫。”意思說洗滌身體僅僅能洗掉有形的塵垢,而心靈的塵垢卻是沒法用有形的水洗干凈的,只能用彈奏“無弦琴”的方法來洗去心靈的塵垢。邵雍的所謂“無弦琴”具體怎么彈?應該是用“理”用“心”去奏,而這個“理”是:“始知行義修仁者,便是延年益壽人”,“接人無貴賤親疏之間”,“與人言,樂道其善而隱其惡”等等內容,歸根到底是修養德行——行事要講“義”,立身要講“仁”。
第二個層面是價值導向性的,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安樂”。邵雍的人生哲學里非常看重內心的安樂,他在《四樂吟》中說:“樂天四時好,樂地百物備。樂人有美行,樂己能樂事”。意思是內心安樂,一年四季都美好,周圍萬物都完滿,際遇的人都有美好的行為,自己能快樂行事,一派自得其樂的風范。那邵雍所謂“安樂”的標準有多高呢?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家有安康貧不害,身無疾病瘦何妨。高吟大笑洛城里,看盡人間手腳忙。”其實就是健康、安泰,別的什么都不在意。
第三個層面是方法學的,這里面又分出陰陽兩面,一面是“守靜”,一面是“節欲”。如何實現“安樂”,如何達到“洗心”?邵雍也有他的方法系統,陰的方面是內守,主張“氣靜身安樂,心閑身太平”,比如可以“閑行觀止水,靜坐看歸云”,“靜坐多茶飲,閑行或道裝”等等;陽的一面是節制對外的欲求,口食之欲不能太過,他說,“爽口物多須作疾,快心事過必為殃”。即使是他離不開的酒,他也非常有節制,他認為,“酒有別腸,唯文者近”,也不能喝到大醉,到“頻頻到口微成醉”這個樣子就可以了。起居方面邵雍也有其節制,他不好應酬,遵循自然節令,“會有四不赴,時有四不出”,即公會、生會、廣會、醉會“不赴”,大寒、大暑、大風、大雨“不出”。
這樣看來,邵雍的養生既有根基性的指導思想,又有目標性的價值取向,還有操作性的方法體系,非常值得現代人借鑒學習。(張其成 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東方早報(2013-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