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開封胡同:胡辣湯拉面雞血湯惹人垂涎(2)
2014/6/11 9:44:13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午餐 飽餐一碗開封拉面
開封人愛吃面條,面條的品種和吃法也很多。最簡單的就是冬天吃湯面條,夏天吃撈面條。一日三餐,開封人至少要吃一頓面條,尤其是午餐,幾乎家家吃面條。吃罷面條再喝上一碗面條湯,這叫“原湯化原食”。
“周師傅,這邊來了10個客人,著急辦事呢,讓趕緊給做拉面,只有15分鐘的吃飯時間。”聽罷,67歲的周繼春立即起身洗手,系上圍裙開始制作拉面。
周繼春和自己的大女婿一起溜條、拉細,兩人配合默契,一個人做好的拉面剛煮熟出鍋,另一個人拉好的面就被拋入沸騰的水中。拉夠7環(huán)的面條被稱作“二細”,在沸水中煮上一分多鐘,撈出、過水,澆上傳統(tǒng)的冬瓜羊肉鹵汁,即可上桌。不到十分鐘,著急吃飯的一行人都吃上了周繼春開封拉面館的五香拉面。
“這家的拉面就是筋道、好吃!”周繼春聽到后,開心地笑了。他說,冬瓜利水,羊肉溫補,黃花菜健腦抗衰,拉面口感軟、筋、光,這就是咱開封拉面的味道。
與許多年紀(jì)輕輕就開始從事餐飲行業(yè)的人不同,周繼春40歲才開始學(xué)習(xí)制作拉面。“1987年,我所在的單位改制,允許職工從事第二職業(yè)。當(dāng)時家里人多,總是為了吃飯奔波。我當(dāng)時就是想開個小飯店,解決吃的問題。”后來,周繼春在開封著名拉面大師袁永臣門下學(xué)習(xí)制作拉面。“師傅言傳身教,制作技術(shù)對我們毫無保留,他知道我年齡大,要養(yǎng)家糊口,所以總是對我特別照顧。”
三年學(xué)成后,周繼春開始在省府前街夜市擺攤賣拉面;1993年,省府前街夜市取消,周繼春在大坑沿街南頭創(chuàng)立了“開封拉面館”;1996年,拉面館遷至大南門里的南太平街,取名“周繼春開封拉面館”,至今已將近20年。
已年過六旬的周繼春身體硬朗、思路清晰、樂觀積極,他說,雖然只是一碗簡單的面條,但“工序長、用料多、技藝強、要求高。這是個體力活,也是個技術(shù)活。”
平日里,周繼春經(jīng)常參加比賽,他曾在河南省第二屆豫菜品牌大賽上,以16環(huán)的好成績榮獲“單項技術(shù)能手賽(拉面)”項目最高紀(jì)錄獎。還喜歡登臺展示“五彩拉面”、“蒙眼拉面”等絕技,他說,“我覺得現(xiàn)在就是我的最好狀態(tài)!”
晚餐 起源于開封的御膳——雞血湯
雞血湯是開封本地的特色美食。相傳,宋仁宗因操勞過度茶飯不思,一位家住開封宋門里的大臣聞聽,便獻上一個從云游道士手中獲得的雞血湯秘方:以雞骨及數(shù)十種中藥材秘制熬湯,配以雞血、雞雜等原料。仁宗皇帝品嘗后胃口大開,將其列為御膳。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食用,仁宗皇帝的食欲大增,慢性胃病逐步康復(fù),遂賜名“宋門里雞血湯”。
如今,在開封宋門里還真有一家知名度頗高的雞血湯館,這就是位于東蔡河灣街的“孫記雞血鮮湯總店”。該店每天的營業(yè)時間是15點~22點,加之雞血具有解毒、安神、補血作用,所以作為晚餐是再好不過的了。
晚上7點,夜幕還未降臨,孫記雞血鮮湯總店內(nèi)已是食客滿員。老板孫天明按照顧客的要求,熟練地在碗內(nèi)放入雞血、雞腸、雞心、雞肝等,再澆上雞湯,就大功告成了。喝一口鮮美的雞血湯,可口溫暖、舒服暢快。配上酥脆香甜的小燒餅,一定能讓你美美地飽餐一頓。
老板娘崔寶榮告訴記者,雖然下午三點才開始營業(yè),但她和丈夫每天凌晨3點半就起床了。“每天要燉4鍋雞湯,一鍋要燉2個多小時,還要見縫插針地切雞血、雞腸,鹵雞心、雞肝等。”
提起做雞血湯的這門手藝,崔寶榮說是從公公、婆婆那里學(xué)來的。“以前公公、婆婆就在這路東賣雞血湯,那時候都是擺地攤兒。1984年,俺愛人開始學(xué)做雞血湯。上午去廠里上班,只能半下午和晚上賣雞血湯。”而這個營業(yè)時間,伴隨著孫記雞血湯的迷人味道,一直延續(xù)了30年。30年間,崔寶榮夫妻倆也一邊制作一邊改進,將小小的雞血湯塑造成了一款經(jīng)典的開封美食。
(原標(biāo)題:舌尖上的開封胡同:胡辣湯拉面雞血湯惹人垂涎)
責(zé)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大河報(201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