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燴菜也可以叫做燴什錦菜,也叫雜燴,是用多種原料燴在一起制作而成的美味,具有多味混合,醇香不膩,咸鮮可口的特點。
歷史上最早出現的燴菜應該是“五侯鯖”了,相傳漢代河平年間,漢武帝皇太后,元帝皇后的哥哥王鳳是當朝大司馬,領尚書事,位在三公之上。河平二年(前27年),漢成帝詔封王鳳之弟王譚為平阿侯,王商為成都侯,王立為紅陽侯,王根為曲陽侯,王逢為高平侯,世人稱之為“一日五侯”。這五侯之間互不和睦,其門客之間也不敢互相往來。只有一個人叫婁護的,很會說話,常游走于五侯之間,五侯都很喜歡他,紛紛送給他新奇的食品。婁護把五侯送給他的食物調和在一起燴制,沒有想到卻制作成了難得的美味,五侯品嘗后贊不絕口,后人傳之為“五侯鯖”。 在海外比較有名氣的燴菜要數李鴻章雜碎了,李鴻章雜碎也是燴菜的一種,據傳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清政府派李鴻章去俄國參加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同時出訪美國。一次在宴請美國賓客時,讓隨行廚師做了豐盛的中國名菜,外賓吃后仍嫌不足,李即命廚師添菜。此時廚房準備的正菜已完,廚師無奈,將所剩海鮮余料下鍋混燒上桌,外賓嘗后贊不絕口,詢問菜名,李答曰“雜碎”。此后“雜碎”菜在美傳開,風糜一時,不少旅美華僑紛紛開設 “雜碎餐館”,大獲其利,“李鴻章雜碎”遂聲名大振。 目前流行于各高級酒店的佛跳墻,也和五侯鯖、李鴻章雜碎一樣,都是燴菜的一種,不過用的原料高檔很多。河南家常的大燴菜就要簡易很多了,所用原料也都是很家常的,白菜、豆腐、粉條、海帶、五花肉、小酥肉、丸子、蓮夾、冬瓜等大眾食材,原料品種可隨意添加刪減,制作的口味也多以咸鮮為主,醇香味美,老少咸宜,深受河南城鄉各界的青睞。 一起來看一下這道家常大燴菜的做法吧!
原料:
五花肉、肉末、白菜、老豆腐、粉條、海帶、雞蛋、淀粉
調料:
蔥、姜、八角、鹽、料酒、醬油、胡椒粉、味精
制作方法:
1、五花肉刮凈外皮油污,洗凈,取2/3放水中煮至斷生,撈出切片;白菜洗凈,切片;老豆腐切厚片;海帶用溫水泡發,洗凈,切絲;粉條用溫水泡軟;蔥切段;姜一部分切片、一部分切末。 2、1/3的五花肉切成條,加鹽、醬油腌漬10分鐘,用雞蛋、淀粉掛糊,溫油炸成金黃色的小酥肉。 3、肉末加姜末、雞蛋、淀粉、鹽、料酒、醬油拌勻,炸成小丸子。 4、鍋中加色拉油,蔥、姜炒出香味,將五花肉下入煸炒至出油,放醬油炒上色,加料酒、高湯、鹽、八角,大火燒沸,轉小火燉20分鐘。 5、將小酥肉、丸子、海帶下入繼續燉15分鐘,放入白菜、豆腐、粉條,再燴5分鐘,加味精調好口味即可。
小貼士:
1、大燴菜所用原料可隨意添加刪減,也可以加一些雞塊、牛肉、海味品等,但要根據原料的特性掌握好下鍋的順序和加熱時間,如白菜、豆腐、粉條等原料就不宜加熱過長時間,所以要最后下鍋。 2、口味也可以隨自己的喜好,喜歡吃辣的就放點辣椒,或者炒肉的時候加些郫縣豆瓣;喜歡吃酸的朋友可在出鍋時加一點香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