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市北邙鄉劉溝村的劉西恩老漢這幾天特別高興:“俺家今年種的15畝河陰石榴,少說也得收入10萬元!”這些日子,劉溝村1700多口老少爺們都像劉老漢一樣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明日,滎陽市首屆河陰石榴文化節的大戲臺就搭在他們村,借梯上樓,劉溝的石榴賣價還會往上“躥”呢。
石榴節前夕,記者慕名采訪了這個“河陰石榴”專業村。
據史載,河陰縣栽培石榴始于漢而盛于唐,由西漢博望侯張騫從西域引入,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河陰石榴盛唐時更是位及百果之尊,被封為朝廷貢品。
近年來,滎陽市引進改良新品種,使河陰石榴再披盛裝,在全國、省、市評比中屢獲殊榮:省石榴資源調查協作組推薦的8個優良品種中,河陰石榴就占了4個,其中銅皮石榴、軟渣石榴、大紅甜石榴均為全省之冠;1993年,河陰石榴與滎陽柿子一起被評為鄭州市十大名果。劉溝村成立了河陰石榴開發有限公司,注冊了“河陰石榴”商標,拿到了笑傲市場的“通行證”。
如何把昔日貢品變為致富金果?劉溝村人一手抓規模,一手抓科技種植。目前,河陰石榴在劉溝村的種植規模最大、產量最高、收入最豐。家家戶戶種石榴,最多的種了20畝,畝產收入最高的達2萬元。一批以公司形式經營的個體種植大戶,年收入則在50萬~100萬元之間。全村石榴種植收入占總收入的70%。而今,劉溝村民還運用高科技栽培法種石榴,他們的石榴生產步入了標準化無公害生產和集約化經營軌道,大批石榴銷往鄭州、北京、香港及馬來西亞。(原標題:走進特色經濟村鎮之五:“河陰石榴”專業村滎陽劉溝)作者:黨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