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黨員干部前來焦裕祿紀念館學習
焦裕祿同志在田間勞作
【原文摘登】
中共河南省委不久前向全省干部表揚了已故的蘭考縣縣委前書記焦裕祿同志,號召全省干部學習他忠心耿耿地為黨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
焦裕祿從一九六二年調到蘭考縣工作以后,就決心為改變蘭考縣的面貌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直到他今年五月因病臨終的時候,還念念不忘蘭考人民,念念不忘改變蘭考的面貌。他在臨危時說:“黨交給我的任務沒有完成,活著沒有看到蘭考改變面貌,我死了也不離開蘭考,一定要把我埋在蘭考的沙丘上,看著蘭考面貌的改變!”
今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祿同志終因病重而逝世了。許多干部和社員都非常悲痛,現在全縣干部和廣大社員,都在學習他那種忠心耿耿為黨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繼續大搞除“三害”工程,決心完成改變蘭考面貌的任務。
——摘自《焦裕祿同志為黨為人民忠心耿耿》1964年11月22日一版
焦裕祿離開我們已經整整50年了,但他的事跡和精神,感召、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因工作而忘我,因奉獻而升華。
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本報一直努力感受追溯焦裕祿同志的公仆情懷、求實作風、奮斗精神和道德情操,探究焦裕祿精神的內涵實質,挖掘焦裕祿精神的時代價值,彰顯焦裕祿精神的標桿效應,不斷掀起宣傳、學習焦裕祿精神的高潮,以期凝聚圓夢的強大力量,照亮民族的精神天空。
(一)
1964年11月22日,本報在一版頭題位置全文轉載新華社報道《焦裕祿同志為黨為人民忠心耿耿》,配發社論《學習焦裕祿同志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還專門開辟了《學習焦裕祿同志的革命精神》專欄,先后共刊登十幾期。
1966年2月7日,本報轉發了新華社三位記者,三位河南人穆青、馮健、周原合寫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在河南乃至全國引發了學習焦裕祿的熱潮。
20世紀90年代初,穆青、馮健、周原重訪蘭考,看到蘭考的巨大變化,奮筆寫下長篇通訊《人民呼喚焦裕祿》。
2009年3月31日至4月3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在我省考察工作期間,對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作了重要講話。
深情的話語,深刻的闡釋,在中原大地澎湃激蕩。本報《心系河南情滿中原——習近平河南調研紀行》等報道刊發后,引發強烈反響。全省廣大黨員干部以焦裕祿為鏡子,以焦裕祿為標桿,書寫著新時期大力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嶄新篇章。
(二)
作為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蘭考的發展變化始終牽動著中央領導的心。
2012年4月13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在蘭考縣委《蘭考縣工作情況匯報》上作出重要批示,對蘭考縣近年來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并殷切希望他們再接再厲,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牢牢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進一步振奮精神,更加扎實地工作,取得推動科學發展的優異成績。本報在重要版面重要位置刊發了批示全文。
黨中央的關懷,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工作動力。今年5月14日,本報以《不朽的身影永遠的傳承——焦裕祿精神在蘭考大地生生不息》為題,報道了蘭考發生的巨大變化:
2013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93億元,增長11.1%,增速位居10個省直管縣第二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6億元,增長18.1%,增速位居10個省直管縣第一位……
(三)
47年前,蘭考火車站被寫入穆青的名篇《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47年后,本報報道《火車站見證蘭考經濟變遷》榮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焦裕祿擔任蘭考縣委書記,上任第一天,在蘭考火車站看到災民坐火車前往豐收地區的場景,發出“苦戰三五年,改變蘭考面貌。不達目的,我們死不瞑目”的誓言。這一幕,記錄在穆青等寫下的著名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中。
半個世紀過去,蘭考舊貌換新顏。2012年,本報記者重新尋訪蘭考火車站,寫下報道《火車站見證蘭考經濟變遷》,捕捉到當下蘭考經濟發展迅速,老百姓又坐著火車回到蘭考安居樂業的喜人場面。
同一個場景,見證著焦裕祿精神的力量,見證著兩代中國新聞人對人民的深情與忠誠。
(四)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
今年3月18日,本報在全省媒體中首發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詞作《念奴嬌·追思焦裕祿》,在全國引發強烈反響。
今年3月至5月,一個多月的時間里,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河南考察指導。他強調,要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一條紅線貫穿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始終,做到深學、細照、篤行。習總書記的深情寄語、殷切厚望,激勵著全省干部群眾為實現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泡桐無言,迎風挺立。“焦桐”蔥蘢,愈見偉岸……
(原標題:焦裕祿精神燭照前行)作者:童浩麟 柯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