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新鄉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新鄉

衛輝:美麗的壇山會“唱歌

2013/4/11 10:04:34 點擊數: 【字體:


衛輝:美麗的壇山會“唱歌

 

衛輝:美麗的壇山會“唱歌

                          
    衛輝市的壇山,并不高大,海拔只有365米,但應了那句古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以壇山為核心,經典的民間故事傳說就多達近70篇,例如《周武王的飲馬池》、《周王朝代商夢》、《武王祭天》、《周武王壇山建都》、《姬昌葬父帝穴》、《伯邑溝的來歷》、《季歷廟的傳說》、《壇山下的真龍天子穴》等;加之壇山本身就是一座麥飯石之山,山上有多個泉眼,偶爾還能親耳聽到“汩汩……”的泉水聲,怎能說美麗的壇山不會“唱歌”呢?
  
    2010年12月,“壇山的傳說”被新鄉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壇山,位于衛輝市太公鎮人民政府西北5公里的位置,這里太行余脈連綿,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是古今文人墨客揮毫丹青之地。

    登上壇山,雖然已經時過霜降,但依然是暖陽高照,渾身暖洋洋的,極目四望,茂盛的黃麥草,被太陽一照,更顯得金黃。

    至于壇山的傳說故事,大多起源于殷商時期,迄今已逾3千余載,今仍在當地廣泛流傳不衰。因周武王季歷卒葬于此,佑得周朝八百年天下,有“壇山風水甲豫北”之美稱。現在,壇山北部2公里,是佛教圣地香泉寺,南與古剎六度寺毗連,東鄰姜太公故里,西望為共工故里輝縣市。

    在壇山的半腰處有一股清泉,清洌甘甜,終年在山澗流淌,時而急,時而緩。由于山泉來自麥飯石巖層,故稱麥飯石水,當地人們亦稱其為“圣水”。它是怎樣被稱之為“圣水”呢?
  
    相傳,壇山原是玉皇大帝的金庫,里面有個金姑娘每天趕著金馬駒兒在磨金豆子。每到夜半三更時分,壇山就放射出萬道金光,照得周圍數十里如同白天一般。

    有一天,一個云游的僧人來到這里,在壇山上轉來轉去,突然,他察覺出壇山里面有寶貝,喜得他饞涎欲滴。幾天后,也不知他在哪里弄來了開山之術,沒用吹灰之力,就打開了山門。將金豆子背出一袋又一袋,誰知他貪心不足蛇吞象,最后還要牽走金馬駒兒、擄走金姑娘。金馬駒又踢又咬,不肯隨他而去。恰在這時,“轟隆”一聲巨響,震耳欲聾,群山抖了三抖,玉皇大帝的靈霄寶殿也隨著搖了三搖,玉皇大帝驚魂稍定,便派順風耳、千里眼下界察看。二神領旨不敢怠慢,急步來到南天門,向凡間細察端詳。原來是山神猛地關閉山門,發出雷霆般的聲響,把盜賊的頭卡在了門縫里。

    玉皇大帝聽了二神的稟告,勃然大怒,遂遣天兵天將踏平壇山周圍生靈,令龍王三年不給壇山降雨,派瘟神下界降災于民。從此之后,這里瘟疫橫溢,民不聊生,壇山民眾個個成了冤魂屈鬼,人間仙境一下子夷為鬼蜮之地。
 
    而壇山附近有個九龍口,那里住著九條神龍,相傳為周主季歷所生。九條神龍一向懲惡揚善,深受百姓愛戴,他不忍百姓遭此不白之冤。聞聽此情,動了惻隱之心,決心解民倒懸,立即把生靈涂炭情景告知其父季歷。季歷得知后,事不宜遲,馬上赴普陀山稟告觀音菩薩,觀音招呼季歷坐下,親切地對他說:“眾生蒙難,我已啟奏玉帝,正要昭雪此案,不能一人作祟,禍及眾生。我即刻親臨壇山,拯救無辜黎民!”

    這一天,壇山上空霞光映天,紫光縈繞,觀音菩薩飄然而至。觀音腳踏祥云,俯瞰壇山,百草枯竭,塵土飛揚,河水斷流……即便是鐵石心腸,見此情此景,也會黯然落淚。
 
    只見觀音站立云端,大聲疾呼:“還我蒼生!”這響徹環宇的聲音,回蕩在山谷里,霎時麗日高懸,惠風拂面。觀音菩薩取出凈瓶,用手一揚,傾瓶瀉出的甘霖從山頂流向山腰,再由山腰流向山麓,然后流向四面八方。不一會兒功夫,遍及方圓百里,涓涓圣水滋潤萬民心田。人們歡欣雀躍。甘露所到之處,枯樹發芽,死草復生,花卉綻放,芬芳四溢。龜裂的河床頓顯波濤,呈現一派生機,那往日肆虐的狼蟲虎豹也不知何時隱身而去。
 
    背井離鄉的人們聞聽觀音慈航普渡,救黎民出火海,奔走相告,攜兒抱女,陸續回鄉耕種生活。人們為感恩觀音灑甘霖救助眾生,把這里一帶的山稱作霖落山。元代著名詩人王惲曾脫口吟出《霖落山》:“東山削出翠芙蓉,西壑貯雪風,人說魏王曾避暑,殿基猶是舊離宮。”同時,還撰寫有《游霖落山記》載于《秋澗先生大全集》。
 
    另一傳說,壇山是武王祭天之處,壇山溶洞為周王季歷被囚禁的場所,季歷演繹八卦處,武王滅商又欲建都于此。山頂還有武王祭天的遺跡,五色土清晰可見,五色土即寓意為“金、木、水、火、土”。周武王祭天時的旗桿窯保護完好。
  
    明朝流傳的“帝穴遺址”就在壇山腳下。這是相傳周王季歷卒葬于此,后化作青龍盤繞山巔,使這里成為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成了故人魂歸之處,演繹了曠世古今的風水文化。由于山上麥飯石有獨特的療效功能和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治愈多人疾病,就傳為“中華神石”和“圣水”。北魏時期因流傳觀音壇山灑圣水故事,稠禪大師于壇山腳下豎立漢白玉觀音圣像。2010年,為繼續傳承壇山的傳說,重塑的觀音圣像高9.99米,重128噸,在豫北尚屬最大。
 
    歲月流逝數千載,歷史文物雖多已損缺或化為烏有,但流傳在人間膾灸人口的民間傳說故事卻一代代傳了下去。為此,2010年成立了“壇山文化研究會”,著重研究壇山周邊的佛教文化、商周文化、風水文化及民俗文化。賈嶺村的孔維生就曾見證過壇山的歷史遺存,聆聽過上輩口頭的美麗傳說;寺莊的趙青從小就生活在這里,時常依偎在祖父母膝前聆聽動人的故事;現衛輝市壇山文化研究會會長徐澤玉,從小就生長在這山坳里,耳濡目染,熱愛民間文學,經張治中、孔維生等傳授,每個壇山的傳說他都能講述得口若懸河,系壇山傳說的傳承人;衛輝市壇山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李志清先生,講起壇山的傳說更是滔滔不絕,娓娓動聽,深受老百姓的喜愛,無論是講《老龍潭》、《石虎》還是談《九山河的帝穴》、《車廂河的由來》……
 
    徐澤玉說:“《壇山的傳說》是古老黃河文化的枝節,是幾百年乃至幾千年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這些文化能使人們產生極高的愉悅心情。《壇山的傳說》與《香泉寺的傳說》、《姜子牙的傳說》等民族傳統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為其它傳說故事增色許多,研究和保護它,不僅豐富完善黃河流域文化,而且又為姜太公等歷史人物增輝許多!”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新鄉網 2011-11-0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