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輝市的壇山,并不高大,海拔只有365米,但應了那句古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以壇山為核心,經典的民間故事傳說就多達近70篇,例如《周武王的飲馬池》、《周王朝代商夢》、《武王祭天》、《周武王壇山建都》、《姬昌葬父帝穴》、《伯邑溝的來歷》、《季歷廟的傳說》、《壇山下的真龍天子穴》等;加之壇山本身就是一座麥飯石之山,山上有多個泉眼,偶爾還能親耳聽到“汩汩……”的泉水聲,怎能說美麗的壇山不會“唱歌”呢?
2010年12月,“壇山的傳說”被新鄉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壇山,位于衛輝市太公鎮人民政府西北5公里的位置,這里太行余脈連綿,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是古今文人墨客揮毫丹青之地。
登上壇山,雖然已經時過霜降,但依然是暖陽高照,渾身暖洋洋的,極目四望,茂盛的黃麥草,被太陽一照,更顯得金黃。
至于壇山的傳說故事,大多起源于殷商時期,迄今已逾3千余載,今仍在當地廣泛流傳不衰。因周武王季歷卒葬于此,佑得周朝八百年天下,有“壇山風水甲豫北”之美稱。現在,壇山北部2公里,是佛教圣地香泉寺,南與古剎六度寺毗連,東鄰姜太公故里,西望為共工故里輝縣市。
在壇山的半腰處有一股清泉,清洌甘甜,終年在山澗流淌,時而急,時而緩。由于山泉來自麥飯石巖層,故稱麥飯石水,當地人們亦稱其為“圣水”。它是怎樣被稱之為“圣水”呢?
相傳,壇山原是玉皇大帝的金庫,里面有個金姑娘每天趕著金馬駒兒在磨金豆子。每到夜半三更時分,壇山就放射出萬道金光,照得周圍數十里如同白天一般。
有一天,一個云游的僧人來到這里,在壇山上轉來轉去,突然,他察覺出壇山里面有寶貝,喜得他饞涎欲滴。幾天后,也不知他在哪里弄來了開山之術,沒用吹灰之力,就打開了山門。將金豆子背出一袋又一袋,誰知他貪心不足蛇吞象,最后還要牽走金馬駒兒、擄走金姑娘。金馬駒又踢又咬,不肯隨他而去。恰在這時,“轟隆”一聲巨響,震耳欲聾,群山抖了三抖,玉皇大帝的靈霄寶殿也隨著搖了三搖,玉皇大帝驚魂稍定,便派順風耳、千里眼下界察看。二神領旨不敢怠慢,急步來到南天門,向凡間細察端詳。原來是山神猛地關閉山門,發出雷霆般的聲響,把盜賊的頭卡在了門縫里。
玉皇大帝聽了二神的稟告,勃然大怒,遂遣天兵天將踏平壇山周圍生靈,令龍王三年不給壇山降雨,派瘟神下界降災于民。從此之后,這里瘟疫橫溢,民不聊生,壇山民眾個個成了冤魂屈鬼,人間仙境一下子夷為鬼蜮之地。
而壇山附近有個九龍口,那里住著九條神龍,相傳為周主季歷所生。九條神龍一向懲惡揚善,深受百姓愛戴,他不忍百姓遭此不白之冤。聞聽此情,動了惻隱之心,決心解民倒懸,立即把生靈涂炭情景告知其父季歷。季歷得知后,事不宜遲,馬上赴普陀山稟告觀音菩薩,觀音招呼季歷坐下,親切地對他說:“眾生蒙難,我已啟奏玉帝,正要昭雪此案,不能一人作祟,禍及眾生。我即刻親臨壇山,拯救無辜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