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拳——武穆遺風爍乾坤(下)
2013/4/16 9:55:5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據史料記載:宋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岳飛攻克新鄉城,出北門經邵公橋追擊金兵于輝縣北的侯兆川,生擒金將。數日后,他又在石門山下槍挑金將黑風大王,金兵敗走。是年,岳飛又周旋于新鄉、衛洲、延津一帶與金兵激戰。
岳家拳的特點是有“五戒五不傳”之門規,學者必守之。其中五戒是:貪酒濫醉、淫色傷身、驕傲失禮、輕狂好斗、懶散功夫。五不傳:一不傳忤逆不孝、二不傳輕慢師友、三不傳懶惰無成、四不傳貪財忘義、五不傳嫖賭偷盜。主要內容有:連八錘、小字錘、大字錘、太平錘、字功錘等。
至紹興十年(1143年),岳飛部將梁興收復衛洲,留部將王貴駐八柳渡口。直到今天,新鄉市南邊有18個帶“營”字的村莊,即塊村營、店后營、馬小營、藏營、孟營、金家營、馬小營、沈小營、七里營、八里營、留莊營、任小營、東營、西營、大召營、秦村營等,這些均為岳飛抗金時,在新鄉駐扎部隊的18個營寨。南宋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8日)岳飛被害后,新鄉人在宋王莊西南地的高崗上修建了岳飛廟。
此后,范祖隱入太行山中,岳家拳也因此在太行山區歷經500余年,世代相傳,后傳至明稟貢生岳家拳第22代傳人范可禮。明宗德年間,范可禮八弟兄在父親范啟勛的率領下,與蕭家七弟兄會合相城(今安陽),在西洪嶺坡組織數千名團練民眾,共保一方平安,威震四方。清朝定鼎后,清軍大舉南下,范氏家族因保家衛國抵抗清兵南下而遭到清軍追殺,又隱于山中。清雍正年間第25代傳人范廣為了報效國家,使先祖安息于九泉,攜子移居先祖追隨岳飛征戰抗金的新鄉縣城,在北關外三家莊定居,岳家拳自此扎根于新鄉。
嘉慶十三年(1808年),岳家拳傳到了27代傳人范聚的手上。咸豐五年(1855年),范聚攜子范清元及岳家拳眾弟子保衛新鄉縣城,平息了聯莊會作亂,皇帝親賜范聚、范清元各五品銜,獎以千絨。咸豐七年(1857年),范聚奉調征剿皖匪,屢戰屢勝,咸豐九年十一月扎營息縣烏龍集,后到南召集繼續征剿余匪,不幸左臂受傷后陣亡,入祭息縣的新鄉縣昭忠祠。同治五年(1866 年),岳家拳第28代傳人范清元在新鄉縣城張貼比武告示,以武會友。楊崗村尚萬成遂攜子尚文元拜范清元為師。岳家拳也隨即傳入新鄉市牧野區楊崗村。
光緒十四年(1888年),岳家拳第29代傳人尚文元收徒路云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岳家拳第30代傳人路云清陸續將拳法傳于子、侄、孫、徒百余人。
路云清(1882年~1961年),岳家拳第30代傳人,民國十七年(1928年),被聘為兩廣總督魏翰林的保鏢。民國二十年(1931年),他帶領弟子十余人到河南襄城縣兼任治安大隊長,時常扮成算命先生微服私訪,偵破了多起重大案件。1937年,他與師兄范臨照(師祖父范清元之孫)、師弟路云堂、李秋元率百余名岳家拳弟子組成國術大刀隊,參加了國民革命軍,為抗擊日寇的侵略立下了不朽戰功。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岳家拳傳到第32代傳人路慶玉的手上。路慶玉在十余年的勤學苦練中,習盡岳家拳真功絕技。1959年,他整理匯編成完整的《岳家拳譜》9冊。
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冷兵器時代的結束,使武術的發展由實戰逐步轉向表演、健身為主。岳家拳的主要價值為岳飛是宋代的民族英雄,岳飛的精忠報國思想是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和寶貴財富。
正是:“精忠浩氣貫日月,武穆遺風爍乾坤。”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新鄉網 2011-09-06 作者:李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