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信陽 >> 信陽風情 >> 民間習俗 >> 瀏覽信陽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城鄉廟會

2013/9/16 17:17:42 點擊數: 【字體:

城鄉廟會

    廟會又稱莊稼會,其形成的物質條件是集市,其次是宗教文化背景。建國前,信陽各縣城鄉寺廟眾多,各寺廟皆定期舉行登祀神佛敬佛香,名為香火會。有些香火會逐漸變為“莊稼會”,即廟會,屆時,農工商皆定期赴會,參加貿易,同時亦舉行相關的文藝演出,如舞蹈、戲曲、花會等。

    傳統古會(廟會、香會)是集會貿易的一種形式,但比通常的逢集貿易規模大,商品多,多在麥收前農閑時舉行,并有鮮明的季節特點。一般來說,正月、二月舉行的古會以燒香、玩燈為主;三、四月舉行的古會以出售麥收工具和交換農副產品為主。廟會會期少則1天,多則一周,大多數為3至5天。

    新中國成立后維持原有集市及廟會。“文化大革命”時期,提出“趕大集”,強行并集,這些廟會基本上停止了活動。如潢川縣由建國初時集市56個減為43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促進了集市的發展,先后恢復和開辟集市32個,至1986年潢川縣全縣集市已增加到75個。同時逐步恢復了一批傳統廟會。

    1979年5月1日至10月,固始縣財貿部門在城關鎮成功舉辦了該縣首次物質交流大會,18個基層供銷社參加,貨攤從東關一直擺至西關。這是結束長期動亂,擺脫計劃經濟的較早舉辦“物交會”及廟會的代表。此后,各縣城鄉廟會逐漸恢復。

    20世紀80年代的廟會均為單純的以物資交流會。但近年來,有些地方的廟會,文藝活動較為活躍和突出。例中,每年農歷3月新縣烏馬潭廟會,吸引了鄂、豫、皖地區數十萬人前來進行商品交易及文藝活動,成為豫南特大廟會。一般的廟會均有固定地點固定時間(會期),但是也有的像信陽市浉河區物質交流大會那樣。配合地方需要,改變會地址期,收到預期效果,如1985年5月20日至6月4日的物交會,參會單位共有92個單位,437戶個體工商戶,搭貨棚126處,流動攤點500個,吸引了鄭州、駐馬店、湖北省應山縣等大批客商,零售成交總額103.6萬元。

    靈山廟會:靈山廟會舉辦地位于羅山縣澀港鎮同心村靈山寺。每年農歷三月初一至三月初六,為靈山傳統古廟會節。廟會期間,數以萬計的信男善女千里迢迢到靈山來登山朝拜,觀光旅游。靈山廟會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它起源于唐代,盛于明代。大唐盛世,國富民強,大興佛教,在全國各地廣修廟宇。唐明皇之女建寧公主來靈山出家為尼后,擴建靈山寺。由于每年農歷三月三來靈山朝圣的香客越來越多,久而久之,更形成了三月初三廟會,并流傳至今。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為答謝靈山寺僧人護駕之恩,率文武百官于農歷三月初三到靈山來降香還愿。北宋大文家蘇東坡也為靈山廟會留下了“靈山會未散,八部猶興輝”的詩句。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宗教政策的落實和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宗教文化游已成為我國旅游業的一大主題。靈山廟會的規格越來越高,形式更加多樣,內容更加豐富。特色更加突出。現在的靈山廟會,是一個集“登山朝圣、旅游觀光、民俗風情、民間藝術”于一體的民間傳統節日,在豫南及湖北一帶頗具影響。靈山廟會每年定期舉辦,前來游人每年達20萬人次。

    烏馬潭廟會:烏馬潭廟會位于新縣千斤鄉政府東8.8公里徐畈村境內,鄉村公路直達會場。是因烏馬潭廟而來,烏馬潭始于宋朝未年,廟宇系千斤北楊灣村楊思亭領頭捐錢并督工建造,廟前有正殿、側殿、下殿三個較大宮殿,還有禪堂、齋堂、住宅等建筑,占地面積4.1畝,宮殿前后共五層,依山而建,后層皆高于前層,氣勢巍峨宏大,頗為壯觀,殿內神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當年香火極為旺盛。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至初五逢廟會最多時達3萬余人,已有700余年的歷史,會場位于烏馬潭北河灘,面積約60畝。每年廟會時,附近河南、安徽、湖北及山東等五省10余州縣民間藝人商賈云集于此,十分繁華興盛。會上民間藝術異彩紛呈,各具特色,有山東馬戲、安徽花鼓戲、河南皮影戲、說書、舞獅、卜卦、算命及各種雜耍,商品交易各種百貨、山貨應有盡有,飲食果點攤位遍布,熱鬧非凡。會場東邊廟前有一銀杏為當年建廟時栽植,現樹高22.5米,胸徑近2米,樹冠11.1米。該樹獨立于一片較寬闊的空曠地上,顯得格外的蒼勁,傳說烏馬潭為連康山七十二庵總廟,若有人做夢到廟前古銀杏樹下尋拾銀杏,即表示該人陽壽已盡。烏馬潭廟于1925年被毀,現遺址尚存,廟碑碑文在文革中被磨毀,只看到碑上少量文字,至今每年的三月三日依舊逢廟會。

    金蘭山香會:金蘭山位于新縣新集鎮金蘭村境內,相傳,是達摩祖師住過的地方。信徒往金蘭山進香始于宋代,清乾隆年間最盛。此活動由民間發起,主事者稱會首。每年農歷二月初開始籌備,張貼布告,登記人數,收繳會費。朝山者行前在家齋戒、沐浴更衣。起行之日,先在市內游行。游行隊伍以旗鑼傘扇開道,提爐捧爐者后隨,朝山者手執點燃的條香徐徐而行,由一人領呼“南無阿彌陀佛!”眾應之曰“無量壽佛!”隊伍繞行一周到達西郊,另有數百名布衣草履、身背黃色香袋的齋公相隨。

    潢川觀音廟會:佛教于唐末宋初傳入潢川,明、清為發展鼎盛期。在當時州治的十多座寺廟中,數南海觀音禪寺香火最旺。文革期間寺廟被改作他用,但當時城鄉中仍有很多信徒吃齋念佛,信奉此教。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宗教政策的不斷落實,寺院恢復開放,信徒人數日益增加。佛教信眾主要來自豫南地區,安徽、湖北等外省的信徒也常常到此進香禮佛。

    觀音廟會:在南海觀音禪寺。每年農歷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相傳是觀音出生、出家、得道的日期,每年此時佛教信眾云集南海觀音禪寺,方圓百里的香客趕來朝拜,形成小南海觀音廟會。解放前,就有許多百里之外的香客趕來朝拜。隨著寺廟的擴建,及周邊環境的改善,觀音廟會的規模不斷擴大。每屆廟會的前一個星期,廟內僧眾便開始廟會的籌備工作,很多外地信徒在廟會的前幾天便云集潢川,為觀音娘娘祝壽。屆時僧眾沐浴更衣,從清晨起便誦唱佛經。天亮之前,燒香許愿之人便絡繹不絕,殿堂廟廊里的善男信女摩肩接踵,鞭炮之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及至天亮。后來者只能將鞭炮香燭投向廟外的鐵爐焚燒,有的就跪在廟門及路旁向觀音娘娘祈求或許愿,三拜九叩以表誠心。進香時,有目不斜視的頂禮膜拜者,也有幾步一跪一叩頭的虔誠信徒;有心滿意足的還愿者,也有懷揣心事來祈求佑護的善男信女。廟宇周邊商鋪林立,游人如織,有耍猴的、賣藝的、說大鼓書的、賣紀念品的,更多的是來廟會看熱鬧的,順便許個心愿,可謂人聲鼎沸,熱鬧異常。每年的三次廟會可接待信教群眾近10萬人。
商城縣觀音山旅游節:觀音山旅游節系由縣商城旅游局、觀音山旅游開發公司聯合舉辦,每年一次,以提升商城旅游影響力和知名度,進一步促進旅游開發。“豫南道教名山——觀音山首屆民俗文化旅游周于2003年2月19日至2月25日在觀音山(位于商城縣城關北18公里,河鳳橋鄉境內)舉行。為擴大活動影響,主辦單位舉辦了盛大的開幕式,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應邀參加。舉行了大型法事表演——祈福道場,主辦單位舉辦,邀請省“心連心”藝術團來演出。活動周吸引了鄂豫皖三省六市的十余萬游客、香客前來觀光、游玩、朝山,燒香禮拜,并由此形成莊稼會,吸引各演出團體、商家數千個,形成了五大活動區:道教活動及進香朝拜區、農業區及農具購銷區、小商品銷售區、文化娛樂區、支柱產業高產示范區,以山上道觀為中心,兩側旅游公路和演出場地為依托,各類法事、商貿、娛樂、餐飲活動前后延綿九公里,人流如潮,成交額達幾千萬元,有力的推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信陽婚喪嫁娶習俗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