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信陽中國民歌專家研討會召開。會議就信陽民歌以及中國民歌的傳承、創新、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信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市長張春香作書面講話。信陽中國民歌研究會會長張冬梅主持會議,著名作曲家、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會長、中國音樂學院前院長樊祖蔭、信陽中國民歌研究會副會長王雅立和來自全國各地的音樂界專家、學者、制作人30多人出席會議。
張春香在講話中指出,2008年,信陽民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信陽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形象。要加強對信陽民歌的系統保護、研究和開發,通過不懈的努力,把信陽民歌傳承下去,讓它在信陽的大地上扎下深根,長出新枝,結出碩果。研究會要把握好民歌研究的著力點,尊重規律,循序漸進,扎實開展好信陽民歌的理論研究。一是把握規律性,二是突出草根性,三是探索多樣性。文化部門要高度重視民歌隊伍的培養,定期組織民歌創作、演唱培訓班,教育部門要在中小學音樂課程中增設信陽民歌的內容,在青少年中培養信陽民歌的愛好者,從中發現好苗子,使民歌演唱隊伍不斷壯大。
樊祖蔭在會上致辭。他說,民歌中留存著歷史的記憶,包含了民族文化的基因,表現了健康向上的民族精神,充滿了強大的凝聚力。信陽民歌,本身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在全國民歌文化中也有著較高的地位。希望通過此次研討會,各位與會專家,能加深對信陽民歌的了解和理解,對信陽民歌更好地加以研究和宣傳,不斷擴大信陽民歌的知名度,促進信陽民歌文化的前進和發展。
在研討會中,與會專家和嘉賓普遍認為,信陽民歌有著優秀的基礎、深厚的底蘊,信陽民歌一定會得到更好的發展,并成為信陽一張新的、亮麗的城市名片。【原標題:信陽中國民歌專家研討會召開 張春香出席并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