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義勇為”李守祿:
每個河南人都能做到
“希望中原經濟區能走向世界,使我們每個農民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李守祿的“中國夢”
李守祿來北京已經14年,但說話時依然是一口濃重的信陽口音。黝黑壯實、衣著整潔,很難讓人將他和每天用板車送啤酒的送貨員聯系到一起。
2010年8月29日下午6時左右,北京朝陽北路,一孩子不慎落水,當時圍觀者眾多,卻沒有人下水施救,在附近居住的李守祿聞聲趕來,一個縱身就跳了下去,把孩子救了上來,其實他自己是個“旱鴨子”。
“水不深,我救上小孩,自己還是被好心的路人拉上來的。”李守祿笑著說,“當時孩子的家長和許多人都問我叫什么名字,我就告訴他們,我是河南人。”
2011年3月6日,一家民房失火,一對母女被困熊熊大火中,李守祿不顧自己身體被灼傷,先后救出母女二人,挽救了一個家庭。
當被救者家屬找到他要感謝他時,他婉拒了。“不去救人,我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在我們老家,遇到這事時每個人都會去救的。”李守祿說,這些人不了解河南人,不懂河南人,舉手之勞的小事,在我們河南老家,每個人都能做到。如果有一家失火了,全村人都會拿著鍋碗瓢盆去救火,如果有一家吃不上飯了,大家都會伸出援手,哪位老人生病了,都會帶著雞蛋、紅糖送去。
李守祿的行為,感動了許多在北京生活的人,人們稱他為“北京救人英雄”、“俠肝義膽的河南人”。2013年9月26日,李守祿獲得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在授獎儀式上,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這些事情是河南每個人都會做的事情,可能說有的人沒趕上。”說起自己的英勇事跡,李守祿有點不好意思。
來北京后,李守祿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燕京啤酒批發部送貨,一晃14年,雖已成為北京名人,但他現在依然還是原單位的送貨員。周六周日,做義工在朝陽路為外來人指路。每周也會抽一兩個小時,照顧80歲的空巢老人范大爺,陪老人聊聊天、散散步,交點電費水費啥的,做點他力所能及的事。
“希望中原經濟區能走向世界,使我們每個農民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李守祿說,“等有一天賺了錢,我們也要回去支援家鄉的經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