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華歷史和出土文物剖析羲皇盛世
2013/10/21 17:11:2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我們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已經結束,“工程”所取得階段性成果,解決了一批歷史紀年中長而未決的疑難問題,填補了中國古代紀年中最令人迷茫的一段空白。
《資治通鑒外紀》記載有:“包羲氏元年辛未一百三十年”。自伏羲至無懷一千二百六十年或云五萬七千七百八十二年(自磐古)女媧至無懷十五君襲包羲氏之號一千一百五十年或云一萬七千七百八十七年,一云一萬六千八十三年,宋均曰女媧至神農七十二姓,譙周曰伏羲次有三姓始至女媧后五十姓至神農。
《竹書紀年·太昊庖犧氏》記有:“九州之牧,各統其人。”《資治通鑒外紀》有:“包羲氏沒女媧氏代立……承包羲制度無所革造在位一百二十年,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廬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陰康氏、無懷氏。”在《古微書》記有:“伏羲氏畫地之治,凡天下山五千七百,居地五十六萬四千五十六里”,這些史書較詳細的記載了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氏在世年代,盛世傳人,活動疆域。 新中國建國幾十年來,黨和國家非常重視文物保護工作,并且在我國疆域之內不斷的發現地下文物并對地下文物進行發掘和保護。比如象大地灣遺址、北首嶺遺址、新樂伏羲臺遺址、孟各莊遺址、大河村遺址、仰韶遺址、后崗遺址等等,這些地方的地下遺存都屬于新石器時代,雖然沒有多少古文字的記載(也可能是筆者了解的少),但是根據文物的斷代年代都屬羲皇盛世元年辛未之后的一千二百多年間的遺物。
中華始祖伏羲氏,他一生致力于人類的進步,社會發展,開創了漁牧事業的新時代,揭開了文化科學的新篇章,開辟了華夏文明的新紀元,奠定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堅實基礎,他功蓋百王,所以在他以后十五世都沿襲伏羲氏之稱號,這一千多年的羲皇盛世,發明創造出“結繩而為網罟,以畋以漁,蓋取諸離”,《易傳·系辭下》;“養犧牲,伏牛乘馬”《路史后記》;“嘗百藥而制九針,以拯天枉焉”,《帝王世紀》:“伏羲于此生人,既生人,又思所以養之,即于此地點水成泉,泉脈流注,可以灌溉地畝無數,以粒蒸民。”《新樂縣志》;“大庭為居龍氏,造房廬。”《資治通鑒外記》;“伏羲創以儷皮嫁娶之禮。”《世本作篇》;“太昊始有甲歷”。《通歷》;“余聞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史記·太史公自序》;“伏羲樂名《立基》一云《扶來》,亦曰《立本》。”《考經緯》。
從以上古籍的論述,可以看出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也可以說羲皇盛世十五世君為我中華民族做出的巨大貢獻,他們改變了“人獸無別,群物不殊,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臥則,起則吁吁,饑則求食,飽則棄余,茹毛飲血”《資治通鑒外記》的愚昧,走向“建五氣、立五常、定五行、始名官、有甲歷五運象法乾坤,以正君臣父子夫妻之義”《資治通鑒外記》。
新樂自古時就稱“羲皇圣里”,其淵源就來自于人文始祖伏羲氏,曾寓居于此,不管是伏羲氏,或是伏羲氏的部族,或是羲皇盛世的十五世君,確實曾在新樂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做出了一些重大貢獻。比如,他既生人又思所以養之,借中同涌泉之水而開挖的金水河,水流四十余里,灌溉地畝無數;他率部東遷時,在葫蘆頭居住,生兒育女的浴兒池、剌孩草等等。
在羲皇圣里這塊寶地之中文物埋藏比較豐厚,現已有發掘出來的(在伏羲臺周圍)石器、骨器、早期陶片、青銅器等。這些文物的年代經河北省文物專家鑒定分別為新石器時期、夏、商、周及漢代。比如在伏羲臺第一號坑發現的石鏟;第二號坑發現的骨鐮;第〖LM〗〖TP004,6。22,Z,PY〗三號
坑發現的石刀;第四號坑發現的石鐮;第五號坑發現的石斧;第六號坑出土的漢代滲水井管;第七號、八號坑內的漢代磚糙砌殘墻。在我國最早的人工灌渠之一的沿河兩岸的中同村金水河內出土有石輪,村內的戰國墓群的一、二、三號墓,曾出土大量的青銅器、金絲等珍貴文物。崗頭村金水河內的石斧,其東側漢代墓群出土的隨葬冥器,赤垢村金水河內曾出土有石斧和石輪。
關于伏羲臺、人祖廟的記載最早始見于《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十七年,王出九門為野臺,以望齊中山之境。”在《魏書·地形志》中有“中山郡領縣七……新市二漢晉屬,有藺相如冢、羲臺城,新市城。”《括地志》記有“野臺一名義臺,在縣西南十五里,舊有伏羲城,中有羲臺,上有羲皇古廟,其北有浴兒池。”在《辭源》羊部義字解釋為“義臺,即古野臺,故址在今河北省新樂縣西南,戰國時趙武靈王出九門為野臺,以望齊中山之境。”
在新樂曾有“羲皇圣里”古石碑兩通,其一是在隋代開皇十六年置新樂縣之后,利用本縣黃山之石而作,碑文楷書,豎寫陰刻“羲皇圣里”四字。《新樂縣志》記載“羲皇圣里碑在東關外。”其二是清代順治十四年新樂知縣林華皖為《伏羲臺題記》所寫的“新樂邑南五里許,有碑作隸,古字云羲皇圣里’之碑。”
臺灣省新學識文教中心發行人李教授以《為“中華民族始祖”正名提議——請以“羲黃”取代炎黃》為題,擬為“始祖正名專案”:“要求全民族為始祖正名象征意義與萬民榮辱;至盼包括全球華僑在內的全國同胞予以明知公決,并請兩岸當局早予嚴肅處理。”
李教授并列舉人文始祖伏羲氏所具備“民族始祖”的五項標準:1、在世較早;2、較多較高的文化貢獻;3、較有民間基礎;4、較具有世界聲望;5、較多官方肯定。
李教授的“始祖正名專案”意在改炎黃為羲黃,而實質應先從歷史與文物的考證說起,讓全世界公認羲皇盛世的十五世君一千多年的光輝業績載入可信史冊。
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的王國維在題為《古史新證》中所講的:“吾輩生于今日,幸于紙上材料之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亦得證明古書之某部分全為實錄,即百家不雅訓之言,亦無不表示一面之事實,此二重證據法,惟在今始得為之。”我們國家夏、商、周的斷代,填補了部分古代紀年的空白。我建議是否鼓起勇氣,再搞一個羲皇盛世的斷代。將我中華的古代紀年再向前推進一步,名符其實的成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
新樂市委、市政府深刻的認識到保護文物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的尺度,為更好的發揮新石器古遺址的文物作用,在人文始祖曾經生息之處,以伏羲臺、人祖廟為中心興建的“伏羲文化園”,使海內外羲皇子孫前來祭祖,追溯我中華之光輝歷史。“伏羲文化園”的興建創意,其一旨在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其二是讓前來祭祖的華裔同胞、國際友人了解新樂;其三,依“伏羲文化園”帶動新樂各行業迅猛發展,使新樂盡快走向新的繁榮和富強。新樂市文物管理所 相振穩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新樂市文物管理所(2008-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