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古畫像(印象河南網配圖)
泌陽縣地處天中大地西部,南陽盆地東隅,山清水秀,人杰地靈,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發祥于盤古山區的盤古文化系其有代表性的優秀文化遺產。如何在新時期難得的發展機遇期內,把泌陽縣建設成為文化強縣,這就必須充分利用自身具有的、極具特點的傳統優秀文化資源。因此,加強對盤古文化的科學保護、并進行有序開發和創新,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務。
一、泌陽盤古文化的歷史淵源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盤古是我國古代傳說中開天辟地的創世大神,是人類的先祖。盤古開天辟地創造世界的神話流傳久遠,是中國神龍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且被許多專家、學者認為是中華民族歷史與文化的源頭,是中華民族的“根文化”。
古典文獻中有關盤古的記載,最早見于商末周初的《六韜·大明》;三國時吳人徐整的《三五歷紀》和《五運歷年紀》所載:“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南朝學者梁任昉的《述異記》等文獻均有記載。泌陽盤古山區一帶,盤古神話的流傳極為廣泛,而且內容豐富,情節曲折多變,神系完整,遺存頗多,是中國盤古神話流傳的典型地區。據神話專家考證,泌陽盤古山一帶應是盤古文化的發祥地,是傳說中盤古神開天辟地居住的地方,至今還保留有一套完整的有關盤古文化的神話傳說、盤古廟會、盤古民俗和域名體系。在盤古山周圍方圓20多平方公里內廣泛分布著盤古墓、盤古磨、盤古井、石獅子、盤古村、大磨村、百神廟等與盤古神話相關的村名、地名及遺存。
泌陽盤古神話群涵蓋的主要是創世神話、人類起源神話,及懲惡揚善、恩澤子孫的神話。具體內容有世界毀滅、混沌世界、盤古始初、開天辟地、滾磨成親、繁衍人類等。反映了原始先民對大自然的崇拜,也反映了原始先民的思維發展和原始宇宙觀,有龍圖騰信仰的基礎,已在民俗活動中扎根,有明顯的本土特征;在幾千年傳承中,又能和這里的山川地理、氣候氣象、村落建筑相聯系,有實物佐證,有名勝相伴,有風俗相傳,富有鮮明濃郁的地方特色,且流傳覆蓋面大,有千里之廣,傳承人較多,形成了泌陽盤古神話的完整性和獨特性。
泌陽祭祀盤古從唐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每年都舉行影響廣泛的盤古廟會,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前來趕廟會的群眾有數十萬人;近年來不但鄂、陜、皖等地群眾來此祭祀盤古神,更有上海和廣東甚至香港、臺灣及海外華人前來尋根祭祖。因此,泌陽自古就有“盤古之鄉”的美譽,2005年被中國文聯、中國民協命名為民族民間文化之鄉——“中國盤古圣地”; 2008年,泌陽盤古神話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泌陽盤古文化的基本特征與內涵
泌陽盤古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經過長期演繹和傳承,形成了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一)盤古廟會是以拜謁盤古神像為主題的祭祀形式,盤古開天辟地繁衍人類的傳說有別于國外多種人類起源神話傳說的內容,有明顯的本土特征。(二)盤古開天辟地的神話是史前人類從宇宙崇拜過渡為祖先崇拜的佐證,它涵蓋有中國道教“天人合一”的文化特征。(三)盤古開天辟地及一系列神話故事都蘊涵有“同根共祖、榮辱與共、與人為善、懲治邪惡”的優秀內涵,這些內容都具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明顯特征。(四)盤古開天辟地的眾多神話故事,大多能在盤古山周邊地區找到相印證的實地、實物,形成了盤古神話久遠性、完整性和廣泛性的特征。
盤古文化博大精深,其精髓蘊涵著敢為人先、開拓創新的宏大膽識;蘊涵著戰天斗地、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蘊涵著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先哲思想;蘊涵著以人為本、無私奉獻的價值觀念;蘊涵著至勤、至愛、至誠、至信的盤古文化內涵。泌陽縣作為盤古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在市場經濟深入發展、人們思想觀念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如何挖掘盤古文化內涵,用盤古精神激勵全縣,甚至全市、全國人民的斗志,凝聚廣大干群的合力,形成上下一心、眾志成城、比學趕超、頑強拼搏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各級領導者思考也需付諸實踐的一個重大課題。
三、泌陽盤古文化的主要價值
泌陽盤古文化具有一定的學術、文化和社會價值:
(一)學術價值。泌陽盤古廟會及其盤古系列神話故事,千百年來演繹傳承至今,有極深厚的民眾與社會根基,因為這些文化層面中蘊涵著中原漢族先民對自然界的原始探索與想象,帶有原始先民“宇宙起源,人類起源”學說的信息,因此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文化價值。從盤古廟會現象說明凝聚在華夏民族意識中潛在的尋根心理極其深厚,也是文化尋根心理的深刻表現。對泌陽盤古廟會的傳承及開天辟地系列神話故事的深入研究,就是要從中拓展盤古開天辟地的大無畏精神,通過尋根拜祖凝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崛起提供強大精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