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歷史傳說 >> 傳說賞析 >> 瀏覽鄭州

啟母石與嵩山文化

2013/6/19 9:32:41 點擊數: 【字體:


    一、啟母石之“石”  

    在太室山萬歲峰南麓數百米處,綠樹掩映中突兀著一塊碩大無比的巨石。人們都叫她“啟母石”。它重約3000噸,長約9.5米、寬9米、高11米。明顯和周圍平地不相協調。如此巨大之石從何而來,又是誰把它放在這里的呢?我懷著極大的好奇對她進行了了解。

  這還要借助于地質科學,從嵩山的形成說起。早在三十六億年前后,當世界還處于滄海橫流時,嵩山已首次橫空出世,形成了嵩山最古老的花崗巖系。后又經歷25億、18億、5億年前后的嵩陽、中岳、少林等大的造陸運動,讓嵩山三起三落。之后的2、3億年前后,中國的版土上,又發生了一次延續很長時間的地殼運動,即“燕山運動”。嵩山地區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擠,形成巨大的褶皺山系,最終確定了現在的山態地貌。自此,嵩山才笑傲于天下。
啟母石所在的嵩山七十二峰之一的萬歲峰,屬登封群系,它目睹并經歷了這全部過程。站在萬歲峰的南側向山坡下望,可見或遠或近躺著七、八塊較大的石頭。再向上,在峭壁處能清晰的看到幾處裂下石塊的痕跡,有些地方還能看出明顯的新的裂隙。顯然包括啟母石在內的近十塊大石頭也都是從這里裂開落下的,只是因大小不同滾的遠近不同而已。這些大石塊硬度較大,棱角分明。從層理上可以看出屬節理發育。在地殼應力的作用下,巖石往往沿這些節理裂隙破碎分離,天長日久,在外力作用下,節理裂隙漸大,最后脫離母體,滾落下來。啟母石由于質量最大,勢能也大,所以滾的也最遠,在今天這個位置停了下來。哦,啟母石的來龍去脈原來是這樣啊!
 
    二、啟母石之“名”

    讀到這,也許還會有讀者問,一塊石頭只不過稍大點而已,為什么會叫做“啟母石” 呢?這個名字又是什么意思呢?這還要從一個美麗的傳說說起。

    傳說在堯舜時代,天下洪水泛濫,吞沒生靈。禹奉命來到嵩山一帶治水。經過查勘水情,他決定在太室、少室兩山之間的軒轅關劈開一條疏洪的通道。他忙于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佳話傳到了玉帝那里,玉帝也為之感動,就將他變為一只力大無比的熊在軒轅關開山。禹妻涂山氏,為了支持丈夫的治水大業,雖懷身孕,還是跟隨來到嵩山住下。與丈夫約定擊鼓送飯,成了禹治水的堅強后盾。一天,禹在開山時無意間將一石塊誤觸鼓上,涂山氏聞鼓聲急忙送飯。可丈夫尋而不見,但見一大熊擊石開山。涂山氏心生怕意,向東跑去。跑到萬歲峰下時筋疲力盡,就變成一塊大石。大禹趕到,見妻子成了石頭,非常悲傷。他想起妻子將要分娩了,便對大石高呼“還我孩子”。話音剛落,只見那大石一聲巨響迸裂,一個男孩破石而出。這個孩子就是夏啟。而那塊由涂山氏化成的大石,后人稱之為“啟母石”。

    在啟母石的北側約兩米處,還有一塊較小的石頭。從側面望去,可以明顯看出它們彼此凸凹對應,顯然這塊石頭是從巨石上分裂下來的。想必這塊較小的石頭就是“啟”了。

  石頭真的生下了孩子嗎?傳說畢竟不可能是現實的,傳說中的“一聲巨響”是由于啟母石本身的節理發肓而造成的。這就是現實中的“啟母石”! 

    三、“母” 、“石”相印,天人合一

    嵩山是遠古時期先民活動的主要地區,是黃帝活動的中心地帶,是河洛文化的發祥地,嵩山地區留下的豐富文化遺存是中原文化的縮影,可以說,嵩山文化圈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具有“五代同堂”美譽的嵩山有最齊全的地質巖貌,完整地出露著幾十億年來的地層,而且層序清楚,構造形跡典型,簡直就是一部記載地球滄桑歷史的“石頭記”。馬克思說,神話是人們最初對征服自然的想象。“啟母石”現象正是這悠久的文化史與自然史的完美結合。當我們的先祖面對這巍峨的嵩山和林立而又散亂的石頭以及那滔滔不絕的洪水時,一種對自然的敬畏和期盼便催生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和美麗的向往。他們由山想到了水,由水想到了人,于是一個神奇而又生動的傳說便流傳開來。它同“牛郎織女”、“羿射九日”、“夸父追日”等神話一樣,是我國文化寶庫的藝術瑰寶,她也是“大禹文化”的重要內容。

    然而,“啟母石”文化的深刻意義還不僅于此。首先,她教育我們,勞動創造了歷史。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我們要勇敢地面對,不屈地斗爭才能取得勝利。其次,這種斗爭要講究策略和方法,要遵循自然的規律而不要違背。而更重要的是,她啟迪人們:是自然孕育了人類,愛護自然就是愛護人類我們自己;同樣,破壞自然就是毀滅我們人類自己。只有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我們人類才能可持續發展。這在我們倡導愛護環境、關注生命的今天,是一個有益的啟示。

  現在,我市正在申報嵩山古建筑群世界文化遺產,這對全面保護嵩山面貌,詳細了解嵩山歷史,深入挖掘嵩山文化,大力弘揚民族精神是一個重要的舉措和有力的推動。我們也借此呼吁人們,是這博大豐富的嵩山養育了我們登封人,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愛護我們的嵩山吧!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國崇山旅游網 2009-03-0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