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興和木版年畫(神像畫),原所在地獲嘉縣南陽屯,地處豫北平原,曾是牧野大戰古戰場,該地佛、道、儒三教薈萃,寺廟眾多,宗教活動頻繁,重大節日勤勞的中國人民祭天地、念祖宗、拜神靈,木版年畫成為人們祭祀神靈、仙人的供奉載體。人們的需求,使瑞興和木版年畫得以迅速發展。
瑞興和木版年畫起于明孝宗弘治十年,目前家藏的工具箱為一、二世傳承人所用,家傳的姜太公翁釣圖為六世傳承人劉學的手筆(明萬歷七年),從家藏現存的古雕版上看多為清代以前的木版,至少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瑞興和木版年畫是以中堂神軸為主,內容十分豐富。據劉氏十八世傳承人劉尊林回憶,所見過的以及先人講過的都是中堂神軸。內容多為歷史人物、民間傳說。例如:三皇五帝、孔孟圣人、孫思邈、魯班、佛教、道教、神像等,以及人們敬仰、信奉的仙人,如觀音菩薩、福祿壽三星、增福財神、城隍土地、張天師、老君八仙及各行各業敬仰護衛行當的尊者。
中原地區一般家庭正房中堂敬大神軸或三層五層神軸。在畜舍(過去叫牲口房)敬牛馬王爺。在里間(臥室)敬仙家(民間稱仙爺軸)共三層,下少仙(男女各一位)中間三位姑娘,上層老仙夫婦。有的家庭在正屋下位敬一幅射天狗救兒童的張天師或敬一幅護法去邪的鐘馗爺。
2013年,瑞興和木版年畫被列入鄭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