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玉門渡口,東傍古敖倉與河陰倉,西依興洛倉,為汴水受河處。玉門號子因為玉門的地理位置的獨特,文化覆蓋面和文化內涵相當廣遠與深邃而產生深遠的影響。號子本是水上交通運輸所形成的勞動場景和文化現象,是黃河與古代大運河千年交通運輸文化的結晶。
玉門號子作為歷史的回響與見證,以獨特的風情、勞動場景、原汁原味的藝術呈現,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戰勝險風惡浪的英雄本色,實為民族精神薪火傳遞的精品。
滎陽黃河玉門號子的曲調有十多種:
一、“嗡”船號子。
二、起錨號子。
三、搖攏號子(之一)。
四、搖攏號子(之二)。
五、拉纖號子(也是“滿號”的一部分)。
六、打篷號子(又稱“起帆號子”)。
七、“滿號”(又稱“上水拉纖號子”)。
八、“外外”號子(可接“滿號”使用)。
九、撐船號子(又稱“打老窩”號子)。
這些號子均為勞動而發,為勞動而用。玉門號子與曲調配合唱詞,從民間曲藝、民間戲曲吸取很多營養,多慷慨激勵、堅毅拼搏之詞。
2009年,滎陽黃河玉門號子被列入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