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伯鯀的兒子文命,在負黍廳就治理洪水問題,同舜王進行了詳細地提對,舜王封文命為夏伯禹,派他帶領伯益、潁龍治理洪水。大禹面對茫茫洪水,深感肩上的擔子沉重,他雖然知道必須采取疏堵并舉,以疏為主的方針,但真的具體去操作,又覺得心里穿虛。當他出來負黍城,正往前走的時候,他的外甥庚辰迎面走來。大禹問道:“庚辰,幾年來不知你的下落,這時候你咋突然出來了?”庚辰回答:“聽說舅舅奉舜王旨意去治理洪水,我來要求跟你去為國效命。”大禹說: “我剛剛受命,你怎么就知道了。”“舜王到負黍地訪賢,在負黍廳如見你,封你為夏伯禹,命你領導治理洪水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普天下誰不知道。我在來的路上,就碰到許多來自四面八方的英雄要來投奔你。當他們得知我是您的外甥以后,紛紛要求我先來向你報到,請你允許他們參回治水。”大禹聽庚辰一說,心中十分高興,想到,只要有人,何愁洪水治服不了!又問道:“眾英雄現在哪里?”庚辰說:“都在潁河北岸等候。”大禹說:“走,快領我去會見他們。”說罷,由庚辰帶路,大步向潁河北岸走去。
大禹同來自四面八方的英雄們,就如何治理洪水的問題,展開了熱烈地討論。大禹說:“眾位要求參加治理洪水,很好,我歡迎。但是咱們可是有言在先,治理洪水是個吃苦受累的事,成功了,舜王定會封賞,但失敗了,可是有生命危險。∥艺埜魑辉僬J真想想,真是決心要參加,留下;不愿留的,我不強求。” 有一個名叫狂章的作歌唱道:“我家居住狂河邊,蛟龍作惡洪水淹,參加治水我情愿,為了子孫得平安。”英雄們異口同聲說:自古至今都是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為了造福后世,眼前吃點苦算得了什么。大禹說:“眾位既然決心要參加治理洪水,就請大家都說說,對洪水是怎么個治法。”英雄們反而要求大禹先講講自己治水計劃,大禹也不推辭,把自己要采用有疏有堵,疏堵并用,既除水害,又興水利的計劃講了一遍。最后,懇切要求大家都談談個人的想法。潁龍首先說道:“縱觀天下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我們應當先從西北入手。每到一地,先察清流向,繪成圖樣,劃出路線,然后動手,使得洪水入河歸海。”大禹點頭稱贊:“這正是先賢玉溪的成功之道。潁龍弟不愧為治水世家。”伯益建議:“欲要興修水利,就應該開挖渠道,做到澇能排洪,旱能澆地,促使農桑發(fā)展。”眾英雄你一言,我一語提出了許多好的辦法。大禹都一一認真聽取后,說:“各位提了很多好的辦法,以后在治理洪水的過程中,我將擇優(yōu)采納,還請大家再多提些意見。”伯益建議說:“洪水泛濫,處處受害,治服洪水,人人有責,我看保證治理洪水成功,要靠人心齊;要想人心齊,還應當有一個共同執(zhí)行的刑律。”大禹說:“你父皋陶身為大司理,你當然是刑律世家了,就請你提出一個刑律來。”伯益說:“我父親一生執(zhí)法嚴正,但只有‘封功殺過’,太簡單了,也太殘酷了,它雖然能激勵人們奮發(fā)進取,但又使人們望而生畏。我看應該改為‘賞功罰過’。”伯益的建議,使大禹深有感觸,想到早先若是‘賞功罰過’也不致于使我的父親一犯過錯就被殺頭。正當大禹思前想后的時候,童律又建議:“我看只有‘賞功罰過’不夠,應當再加一條‘將功折罪’。”最后大家同意把治水大軍的刑律定為:賞功罰過,將功折罪。
就這樣,大禹領導治理洪水既有了人,又有了辦法,還制定了行動中共同執(zhí)行的刑律,于是滿懷信心地誓師出發(fā)了。當治水大軍快要走到大禹的家門口時,他的外甥庚辰提醒說:“舅舅,咱們這次出外治水,不知道啥時候才會回來哩,你不趁機拐回家看看我年老多病的外婆嗎?”大禹不同意,責備說:“剛剛定了刑律,難道你忘了嗎?路過我的家門,我拐回家看看,路過別人的家門,也都回家看看,豈不誤了大事!”庚辰堅持說:“要不,人家會說你不孝啊。”大禹說: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珍惜時光,盡快治服洪水,讓您外婆和普天下的人都過上好日子,才真正是忠孝雙全吶!”庚辰被說服了。
當治水大軍走到大禹家門口時,又有人勸說:“走到家門口了,應當回去給母親告別一聲,免得老人家掛念。”大禹只是苦笑了一下,繼續(xù)領著治水大軍往前走。這時候,他清清楚楚地聽到病中老娘的呻吟聲,只是放慢了腳步,面對家門深施一禮,毅然離去。
大禹領著治水大軍走過去了。他的母親辛嬉女聽說了,手扶拐杖出了家門。但是,已經晚了,只能看見兒子的背影。老人傷心地哭了!但她哭的不是兒子今日不辭而別,而是想起了十多看前,在這里送走了丈夫,至今也沒看到丈夫回家團聚。
正因為大禹身體力行,嚴以治軍,從而保證了他領導的治水大業(yè)最終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