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腳下潁河岸邊有個小山包叫焦山,這里流傳著大禹治水、火燒蛟河、焦山斬甥、增修刑律的神話故事。
大禹治水一向是劈山嶺、開河道、撒息壤、筑堤壩、疏導洪水入河歸海。但只有一次治理嵩山南面洪水的時候,破例采取火燒。他在點火以前,先派自己的外甥庚辰去把守蛟河下游的口子,囑咐說:“你的職責是把好蛟河口子,嚴防潁河蛟龍順水逃走。”庚辰不解其意問道:“舅舅,采取火燒,會殺死許多無辜生靈啊!為什么不使用以往行之有效的辦法呢?”大禹解釋說:“這次跟以往情況不同,若同疏導方法,會給蛟龍留下空子,他一旦逃走,我們到外地治水走后,他還會卷土重來,后患無窮啊!”庚辰知道了大禹用意,二話沒說,立下令狀,來到蛟河口的一個山頭上,手執大戟,二目圓睜,密切注視著蛟河方向的動靜。不多時候,看見蛟河上下火光沖天,濃煙滾滾。心想這一回潁河蛟龍一定葬身火海無疑,產生了麻痹情緒,思想一松解,坐在地上就昏昏入睡了,直到大火燒毀了身邊的樹木雜草,綠山變成了紅山都不知道。恰恰就在這個時候被燒得遍體鱗傷的潁河蛟龍,從這里逃走了。
再說大禹點火以后隨著火勢往下察看,看著燒焦的河灘上,有許多魚嚇蟹被燒死,但是始終沒有發現潁河蛟龍的尸體,引起了驚覺,率領部下回速追趕。當他追到蛟河進入潁河后的第一個山頭的時候,看見庚辰正在睡覺,心中惱怒,狠狠踢了庚辰一腳,罵道:“畜生,山都燒焦了你還在睡!”庚辰睜眼一看,只見大禹怒氣沖沖地在面前站著,再看綠山燒成焦山,知道因為自己貪睡,使潁河蛟龍從這里逃走了,便跪在地上等著殺頭。大禹要斬殺庚辰,滿營將士沒有一個敢于出來講情,只有伯益提出了不同意見,說:“庚辰錯誤嚴重,按照刑律應當從嚴處治,但是,我們再也不能像舜爺對待老崇伯那樣,犯了錯誤就殺!”大禹本來對斬殺庚辰于心不忍,聽到伯益提出了不同意見,問道:“你說怎么辦?”伯益說:“潁河蛟龍是庚辰貪睡放走的,應該再讓庚辰去把它捉回來。”大禹又問:“庚辰把蛟龍捉回來,又該怎么辦?”伯益說:“將功折罪”。大禹說:“從古到今,可沒有這種先例呀!”伯益說:“現在我們這樣做,以后就有先例了。”大禹說:“這樣做沒有法律依據啊!”伯益說:“以前的刑律只有‘嘗功殺過’,現在增加一條‘將功折罪’,不是更完善了嘛!”大禹覺得伯益的建議很好,又聯想到從前刑律要有這一條,自己的父親也許不會被殺。于是決定給庚辰一個立功贖罪的機會,說:“庚辰聽著,你的錯誤嚴重,本來應該斬首,但給你一個立功的機會,你快去把潁河蛟龍捉回來,將功斬罪。”庚辰得了活命,不敢怠慢,站起身來,提起大戟順著潁河追趕蛟龍去了,捉住了潁河蛟龍,立了新功。大禹先赦免了庚辰,然后把潁河蛟龍鎖住勺河西岸白圪的一個枯井中。從此,潁河蛟龍再也不能出來起洪作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