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胡同的由來
2013/8/28 17:18:5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在明代中后期,高拱在朝為官期間,老城南街有兩家住戶,一家姓高、一家姓劉,這高劉兩家因蓋房子挖地基而引起糾紛,高家說地基挖到他們的宅基地了,劉家說這本來就是他們的老宅地,高家不認,為此高劉兩家打起了官司。但是,高劉兩家互不相讓,高說高有理,劉說劉有理,如此這般,讓地方判官也無法判定。官司一直拖了幾個月,于是,高、劉兩家一看縣官不給判,只好給在朝為官的親戚寫信,說明自家的原委和實際情況,高拱收到家書閱后,就立即給高氏家族回信,信的內容大體是:“千里捎書為一墻,讓出一墻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高氏家族人看完信后,認為很有道理,于是就讓出了一墻(過去的墻比較寬,大約是現在的70公分左右)。而劉家一看高家權重位高都讓給了劉家一墻,于是劉家一商量也讓出了一墻。高劉兩家這么一讓,中間就形成了一條胡同,取名為“仁義胡同”。此胡同在新鄭就被傳為佳話,沿用至今。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