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仲姓阮,為秦朝大將,力大善戰,剛毅勇猛。他死以后,秦王為了表彰他的功勛,在咸陽宮門外給他鑄了一座像。后來歷代效仿,鑄成鐵像或石刻像,立在官、廟門前作為守門人。
中岳廟中華門外兩個亭子內,立有翁仲石像兩座,高約一米,平頭方臉,古制服裝,束大扣帶,形象威武莊嚴。為東漢安帝元初五年所立,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雖然歷經風雨浸蝕,石刻紋路仍很清晰。
傳說乾隆游中岳時,隨駕群臣內,有一翰林院大學士,不學無術,科舉時用銀錢買了翰林頭銜,這次隨駕伴游,當走到翁仲面前時,乾隆忽然提問說:“你講講翁仲的來歷?”這翰林一時愴惶失措,汗流滿面,不僅說不出為翁仲立像的來由,匆忙中反把“翁仲”二字念成了“仲翁”。乾隆微微笑了笑,并不言語。回宮以后卻下了一道圣旨,說是:“翁仲為何讀仲翁?可知平時少夫功,豈得在朝為林翰,打到江南做判通。”因該翰林將翁仲念成仲翁,乾隆也故意在詩中把每句的后兩字加以顛倒,以諷刺批評該翰林的無知。
這翰林接讀了圣旨,羞愧的無地可入,自恨平日學習不好,發誓要專心求學。為了表達他的決心,他又來到中岳廟,在東翁仲石像頭上,刻了個“馬”,西翁仲頭上刻了個“十”字。傳說這“馬”和“十”字合在一起,就是要快馬加鞭進行學習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