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中牟縣出了個畫家叫張林宗,他畫朵花便滿室生香,畫只鳥展翅欲飛,被人們稱為神筆。
有一年,他打發閨女,只陪送了一只箱子。女婿心想:“老丈人咋也不會虧待他閨女,不陪送嫁妝,一定有金銀首飾壓箱,”便興沖沖的把箱子打開了,里面除了一卷一卷的字畫,分文沒見。不由的心中埋怨起來:“不當吃,不當喝,誰能整天看它!”掂起箱子掀到院子里,又隨手點了一把火。
這女婿家里有個小伙計,打掃院子時,看見那堆紙灰里還有一張畫沒有燒毀。這畫上畫了棵青枝綠葉的豆子,豆棵上爬著個蚰子,旁邊還畫了把雨傘。他揀起來拿回自己屋里,為了怕掌柜的看見,悄悄地掛在了屋門后面。
這張畫掛起后,畫上的蚰子竟然在豆棵上爬上爬下,有時還嘀嘀叫個不停。那把雨傘也能自己張開,自己合起。他琢磨了幾天,發現每當這蚰子爬到豆葉上嘀嘀叫時,準是大晴天,要是蚰子藏在豆葉下,畫上的雨傘張開了,天一定要下雨。
有天早上,掌柜的吩咐小伙計:“今天天晴的好,上午你把它背到場里曬曬。”小伙計說:“今天有雨,不能曬麥。”掌柜的一聽就火了,“這天八下里找不到一塊云彩,會有雨嗎?你是怕曬焦了頭皮吧?”小伙計看拗不過,便把麥一袋一袋背到了場里。
到了晌午頭上,忽然平地一聲炸雷,漫天的烏云,鋪天蓋地而來。剎時間,大雨瓢潑一般倒了下來,一場麥子淋得水洗一樣。掌柜的這時忽然想起小伙計說的話,便把他找來問道:“早上天晴那么好,你咋知道要下雨?”小伙計把掌柜的領到自己屋里,指著那張畫說:“不是我知道,是這張畫,你看!”這時,畫上那只蚰子正從豆葉下慢慢地爬了出來,旁邊的雨傘跟著慢慢合上。兩人看看外面的天,已是烏云散盡,雨過天晴了。
掌柜的這時候才知道,老丈人陪送的那箱畫原是無價之寶,自已竟然把它燒了,實在后悔不已。轉眼又想,老丈人既然肯送他一箱,還不能再給畫幾張嗎?想到這里便急急忙忙向老丈人家走去。
這張宗林得知他女婿把畫燒掉以后,心里十分不快,現在見女婿又來求畫,執意不再給畫了。可這女婿死纏活纏,一直纏到天黑還不走。張林宗被纏得沒辦法,就指著桌上的青石大硯說:“研墨吧,研到星星落地紅日東出,我就來畫。”
女婿見老丈人答應了,自然滿心歡喜,興致勃勃地拿起墨錠研磨起來。開始他是那樣的專心,墨錠在石硯里輕輕地轉,細細的研,一心一意要研出好墨來。但研到半夜,覺得手脖累了,眼皮酸了,漸漸地急燥起來,只覺得夜太長了,星星走得太慢了,心想什么時候會熬到天明呢?墨錠在手里不由的一會兒輕,一會兒重,一會兒快, 一會兒慢,勉勉強強研到雞叫,實在疲累不堪,便爬在案子上睡著了。
天明以后,張林宗來到書房,拿起大筆,只在紙上猛地抹了一 筆,便說:“好了。”扔下筆就走,這女婿大瞪兩眼,看了又看,覺得這一筆畫得像根通火棍一樣,一點也看不出畫意。把紙一卷,夾在胳肌窩里回家了。
女婿回到家里,見了他的妻子,說老丈人太無情,埋怨過來,埋怨過去,又要把它燒了。他妻子攔住說:“你上次燒了畫,不很后悔嗎?既然畫了就留下吧!” 女婿一氣扔下走了。他妻子把畫拾起來貼到了墻上。那知天落黑以后,畫上竟出現一支點燃的臘燭,照得滿屋通明,只是到了半夜時分,燭焰卻呼呼閃閃忽明忽暗起來,院里的雞子一叫,燭焰跳了幾下便熄滅了。女婿想起這燭焰的明亮,打閃,正是自己研墨時的表現,燭焰的熄滅,也恰是自己睡著的時刻,后悔自己做事太不經心,但為時已經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