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陀有幾位杰出的門徒,其中有一名名叫慧光,跋陀是在旅行到洛陽附近時,遇到慧光的,他走過時,注意到一個男孩正在踢鍵子,這對大多數中國孩子來說,是很尋常的。通常在身體前方踢,而這個孩子卻在自己的身后踢,這是較難的技巧。
僧人注意到這位男孩踢鍵子五百次而沒有落地,更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這個男孩正在做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動作:站在高高的石院墻上向下俯瞰,如果失去平衡,男孩就會掉下去。
跋陀被這個男孩的專注和膽量所感動,他設法接近這男孩。男孩也完全被他吸引住了,后來經父母同意,他跟隨僧人跋陀來到寺廟。以后跋陀給男孩取法名叫慧光。
據說慧光成為僧人之前就身懷特技,他被人們認為是武術引進少林寺課程的非常有影響的人物。他與沙門跋陀在一起修煉,并翻譯和編寫了許多佛經中有關釋加牟尼原話(婆羅門經典中的箴言)的注釋,被認為是佛經學派的創始人。
僧稠是受沙門跋陀賞識的另一位弟子。僧稠成長在河南省安陽縣,他28歲時,發誓成為一名佛教僧侶。跋陀收他為弟子不久,他的聰明才智和驚人的記憶力為世人所知。哪怕最枯燥的經文他只要讀一遍,就能理解和背誦。
僧稠體魄非常強壯,據說他精通武術,喜歡摔跤,常在假日和節日期間為參觀寺廟的人表演,據說沒一人能打敗他。為了娛樂,他爬上房間,至少離地面十二英尺的主梁上,然后從這條梁上跳到另一條,兩跟梁之間的距離至少十英尺。他也喜歡以神奇的速度敏捷地在高墻上行走。
傳說有一次旅行途中,僧稠躍過王屋山,持續了一段時間后,獨自一人在山中修煉,忽然聽見一聲雷鳴般的吼叫和巨大的震巖聲發自附近的山林里,僧稠忙出來查看,原來兩只老虎正在生死搏斗,不等這兩只兇猛的野獸互相傷害,因為出家人發過誓不傷害任何生靈,僧稠忙上前沖去,掄起沉重的大鐵仗將兩只野獸分開,大吼著,恐嚇著這兩只兇悍的動物,兩只老虎被驅散了。
僧稠在佛教中的成就也為世人所矚目。在公元552年,文宣帝為他建造了一座寺廟,坐落在龍山南坡上,也就是安陽的西北部,在這里,僧稠編輯了兩部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