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7:00,當你還在考慮早餐要選擇什么,或是今天你將以怎樣的模樣去開始新一天的時候,惠豐源的燴面師傅已經開始他們一天的工作。每天150斤的新鮮面粉,精心地揉制一份又一份的燴面所用的面條,對,惠豐源的燴面20年采用的都是手工制作,完全沒有機器壓面的參與。
標準的室溫、精準的面粉用量、根據比例配比的水、食鹽、鴨蛋,每一種食材和制作條件的加入都突出分毫不差的用心。食材的選用也是他們的重點,第一次聽說揉制燴面采用鴨蛋蛋液,因為它們的加入,比雞蛋蛋液能夠使面質更加勁道有嚼勁。即便是用水,也選用純凈水。當這些精選的食材依次放入揉面使用的面缸,惠豐源燴面的師傅用剛柔適度的手法揉制面團,將面團注入食物的生命力。
揉面結束后,師傅們以150公斤的重量使用粗壯的木柱壓面,與那些機器制作的燴面不同,每一塊面都融入了師傅們的力量與精心。最奇妙的不止是力量,經過三次醒面后,師傅將面團分成一份又一份的小面團,我們都熟悉,燴面館的每一份最小的質量是二兩,奇妙的是每一個熟悉燴面的師傅,都能精準的將小面團分成每一塊都是二兩的質量,幾乎零誤差。手搟的燴面經過師傅們嫻熟的手法,制成面片后就靜待與滋補羊骨湯融合。
對不少燴面愛好者來講,燴面中的面條是一種對優質考量的選擇,而面湯也是至關重要的。惠豐源燴面作為第一家滋補燴面,它們的面湯也是極其考究。幾十味中藥食材,與新鮮的羊骨每天經過從清晨到中午的熬制,尤其是每一天的湯體都是新鮮制作,可見一種用心在其中。望著咕嘟咕嘟的熱湯,一種對食物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一碗燴面的賞味期限或許就在一餐間,但它們從面粉到面片、從新鮮羊骨熬制為一鍋羊骨湯、精選中藥與配搭食材等等的步驟,每一步都是以心而作,將燴面的飲食文化融入其中。這就是一碗燴面的前世今生,我們每一個鄭州人依賴的城市味道。
在惠豐源燴面東區旗艦店中,能夠享用的不止是一碗燴面的老味道,還有豫菜的傳承,對于許多年輕人來講,豫菜像是有一定的年齡界限,但通過創新的豫菜不僅保存著傳統味道,還能讓我們在新概念中認知豫菜的歷史。
對豫菜最熟悉的菜品一定是紅燒野生黃河大鯉魚,紅燒魚我們常食,但野生黃河大鯉魚的味道卻特別美味,無論是刀工還是調味與營養,廚師們都無比虔誠地制作,希望給食客最純正的味道。而肉絲帶底,獨具河南特色的味道,讓芥末的味道深入墊底的粉條。
說到豫菜,不得不說的還有一道豫味白扒廣肚,常常被誤認為粵菜的白扒廣肚,不需要勾芡,一道完美的白扒廣肚就是功到自然粘,爽滑的口感突出了豫菜扒類的特色。
無肉不歡的食客,一定要品嘗御品紫酥肉,與烤鴨類似的食用方式,卻采用的是精選五花肉,通過腌制、炸制后形成醇香濃郁,酥松軟爛的口感,被軟餅包裹加入醬料,真是一種享受。
不過,豫菜的種類繁多,食物的享受總是源源不斷,帶有趣味的老虎棒子雞、辛辣爽口的酸辣烏魚蛋湯、還有用蒜臼鑿制而成的拌豆角,每種豫菜味道都獨具特點,而又深入味蕾與內心。
一碗燴面、一餐精致豫菜,將河南最美妙的味道作為禮物贈與每一個河南人或是遠道而來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