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歷史久遠:如果從陶瓷說起,登封窯始燒于隋代,唐宋達到巔峰時期,金元時期逐漸衰落,歷時七百七十七年未曾間斷,明清時期零星燒造,但都以民間粗瓷為主。如前莊遺址始燒于隋唐,歷經五代、北宋,終燒于金元時期;曲河遺址始燒于晚唐,歷經五代,終燒于金元時期;白坪遺址始燒于北宋早期,終燒于金元時期。
②品類豐富:登封窯的品類齊全,可以說在每一個時期品種,登封窯都應有盡有,如隋代青瓷、黑瓷、白瓷;唐代黃釉、花釉、黑釉、白釉、青釉;五代白釉加彩;宋代珍珠地劃花、白釉剔、刻、劃花、白地繪花、白釉珍珠地劃花、宋代三彩、早期青瓷;金元時期的鈞瓷、紅綠彩瓷塑等。
③工藝精良:登封窯的工藝嫻熟、灑脫、流暢,但又不失精美,尤其表現在口足上,精工細作,十分考究。登封窯工藝的精湛,不僅體現在產品上,而且體現在窯具上,登封窯的匣缽都用細泥制作,過刀切削,造型規整干凈,并且匣缽外側施化妝土,可見工藝要求之高,這在同期其它窯口是沒有的。
④裝飾獨特:登封窯的特色主要體現在裝飾上,登封窯的裝飾不僅技法齊全,而且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其一,以白描(細線劃花)為主,如釘頭紋、鐵線紋、游絲紋,充分表現了主體紋飾的自然、成熟和生動,體現了唐代吳道子的畫風。其二,借鑒了唐代金銀器的裝飾技藝,如唐代金銀器的鏨花技藝、鑲嵌技藝,而且又借鑒了唐代金銀器上的乳丁紋飾,逐漸過渡到珍珠地紋飾。其三,裝飾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具不完全統計,有人物、動物、花鳥三大類,五十多種。如動物類的老虎、大象、草兔、鹿;花草類的荷花、菊花、牡丹、牽牛花、卷草紋、花瓣紋;飛鳥類的有鸚鵡、鳳凰、鴛鴦;人物類的有纓戲、和尚、道士、醉翁等。其四,登封窯與歷史名畫結合,把歷史名人名畫引入到陶瓷裝飾上,如東晉顧凱之的“洛神賦圖”、北宋畫家李公麟的馬、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