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文化遺產 >> 文化遺產知識 >> 瀏覽鄭州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鄭州商城遺址大事記

2014/1/9 11:18:10 點擊數: 【字體:

1950年秋,鄭州市小學教師韓維周在鄭州二里崗一帶發現并采集一些商代陶片和石器,經文物專家鑒定屬商代器物。鄭州商代遺址就此發現。

  1953年1月,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配合建設工程,在鄭州二里崗進行考古發掘,發掘出大量商代遺跡、遺物和戰國墓群。發現成就編輯成《鄭州二里崗》一書(1954年出版)。4月和9月在鄭州二里崗發現二片甲骨文。8月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在鄭州二里崗發掘出“俯身葬”人骨兩具和鑿痕龜甲一片,對研究我國商代史提供了寶貴資料。12月在二里崗北部發現300米長的夯土層,即后來的外城墻。

  1954年春,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調查團,在鄭州二里崗進行調查,確定鄭州二里崗是殷代文化遺址。1954年10月,為解決商代遺址的文化性質,中央和省、市文化部門決定擴大發掘工作,文化部并調華東文物工作隊來鄭支援,王冶秋、尹達等親赴發掘工作視察。本年內,發掘鄭州南關和紫荊山北鑄銅遺址,為研究中國古代青銅器冶鑄史提供了寶貴資料,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1955年秋,發現鄭州商城城垣近7公里。是全國發現最早的商代城址,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科學價值。5月在鄭州白家莊發現兩座銅器墓,出土一批商代青銅器。5月,發掘鄭州銘功路制陶作坊。在河南飯店以北發現一處商代制骨作坊。

  1956年2月,鄭州紫荊山北鑄銅遺址第二次發掘,出土大量鑄造銅器的陶制范模。

  1959年7月,郭沫若副委員長來鄭州視察,參觀鄭州商代城址,并親筆題詩:“鄭州又是一殷墟,疑本仲丁之所都。地下古城深且厚,墓中遺物富有殊。佳肴仍有黃河鯉,貞骨今看商代書。最愛市西新建地,工場林立接天衢。”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鄭州商代遺址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本年,安金槐先生發表《試論鄭州商城城址———都》,認為鄭州商代城址是仲丁遷之都。7月,鄭州市人民委員會發布商城遺址保護的通知,并公布《鄭州商城遺址保護管理暫行規定》,規定城內外10米為保護區,并劃出城墻重點保護地段。并對沿城單位頒發保護委托書。

  1962年10月為保護商代城墻白家莊段,撥款給紫荊山公園砌圍墻,將城墻納入公園內。

  1965年夏,鄭州市博物館在鄭州十四中院內發掘出一座商代青銅器墓葬,其中出土的青釉瓷尊,把我國制造瓷器的歷史提前到三千多年。

  1969年,商代城墻遭到破壞,文化部軍管會致函鄭州“鄭州商代遺址應加以保護”。

  1971年9月,鄭州在河南省中醫院家屬院發掘一座商代銅器墓。

  1973年夏,鄭州商城東北角發現商代宮殿遺址,發掘一條商代壕溝中有近百個奴隸頭骨,并有鋸痕。

  1974年9月在商城西城墻約300米處的張寨街發掘出兩件商代大銅鼎,高1米,這是商代青銅器的重大發現。

  1975年4月,省文化局規定鄭州商代遺址保護范圍。9月,鄭州市革委會頒布《關于鄭州商城遺址保護范圍和加強對遺址保護工作通知》。鄭州市博物館制作水泥商代城墻保護牌17個,立于城墻各處。

  1978年2月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鄒衡發表“鄭州商城湯都亳說”一文,認為鄭州商代遺址為亳都。

  1980年4月,鄭州市革委會頒發《關于加強鄭州商代城址保護工作的通告》。

  1982年7月,鄭州東南城角處向陽回族食品廠內發現商代窖藏坑,出土13件大型商代青銅器,是一次重要發現。

  1984年7月21日,經市編委批準成立鄭州市商代遺址保護管理所。

  1985年7月17日,省文物局在鄭州召開鄭州商城保護工作會議。

  1986年1月,市文化局、公安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商城保護的通知》。

  1993年1月13日,為做好鄭州商城遺址保護工作,市政府組織拆除了南城墻外亂搭亂建的窩棚,經過國家文物局批準建設商都文化街。13日舉行奠基儀式,市長張世英、副市長張世誠、省文化廳廳長王傳真、省文物局局長楊煥成等參加奠基。8月5日建成,并舉行了鄭州商都文化街試開放儀式。8月12日,鄭州商城與殷商文明國際研討會在鄭州召開。

  1994年,4月鄭州商城第一期保護工程基本完成。6月7日。鄭州市政府召開鄭州商城保護工作匯報會。10月25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李鐵映同志視察鄭州商城遺址和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并題寫了“都園”和“大河村文化”。

  1995年春,鄭州小雙橋遺址發掘工作開始,發現有祭祀坑和夯土建筑基址等遺跡,被評為本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有學者認為是商代仲丁遷的都。1995年,市政府組織由清華大學編制《鄭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納入鄭州市總體規劃,報國務院批準。國務院明確批復:“鄭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要按照規劃做好重點文物古跡和八片歷史文化保護街區的保護工作。中心城區的改造和建設要有利于殷商時期商城遺址和‘二七’革命紀念建筑的整體保護與展示。中心商務區應在燕風地區集中緊湊地建設,傳統文化商業區的建設要符合商城遺址保護的要求。地鐵線路要根據商城遺址地下文物保護的要求和交通流量的分布情況,深入研究后再行確定。”

  1996年2月,省、市文物部門聯合在鄭州商城西城墻中段外側,發掘一座商代青銅器窖藏坑,出土大方鼎等12件青銅器。

  1997年6月份,鄭州市重點工程紫荊山路在修建過程中就保護商城遺址做了大量工作。6月16日國家文物局領導和專家組專程來鄭現場考察,要求做好商城保護工作。經過省市文物部門配合,圓滿地完成了紫荊山路的文物鉆探、考古發掘、文物保護任務。9月份,《鄭州商城》遺址保護規劃完成并送省文物局審批。11月份,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夏、商早期年代考古學研討會在鄭州、偃師召開,國內50多位知名專家到會,參觀鄭州商城、小雙橋、偃師尸鄉溝商城、二里頭、登封王城崗等夏商遺址標本,聽取課題組匯報,進行熱烈討論。10月,對鄭州商代城址做航測制圖。

  1998年4月22日,鄭州市管城區、規劃局、文化局組成商城遺址違章建筑拆遷聯合調查組,開展拆遷調查摸底工作。7月9日,陳義初市長檢查商城遺址,指出“沒想到商城遺址搞得這么好。”并現場解決商城保護中的具體問題。8月8日,市政協常委會提出了加強商城遺址保護的建議,市委書記王有杰、市長陳義初、副市長劉振中分別做了批示,并要求文化局提出落實意見。

  全年,鄭州紫荊山路拓寬改造經國家文物局批準,發掘了南城墻60米長。鄭州商城東側保護工程及紫荊山路商城斷面展示工程完工,并獲得有關領導和專家好評。

  1999年5月29日,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司領導考察鄭州商城。8月24日,陳全國副省長、喬新國副市長在鄭州商城東里路宮殿遺址現場辦公解決宮殿區保護問題。10月13日,市政協舉辦夏商周斷代工程學術報告會。

  11月3日,商城保護區內第二批違章建筑開始拆遷。11月30日一12月1日,市政協視察商城遺址的文物保護情況。

  2000年5月1日,鄭州市人民政府頒發《鄭州商代遺址保護管理規定》。年內,完成鄭州東大街南北兩側的城墻保護,建成商城文化廣場。2000年10月,《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出版,報告指出:“鄭州商城和偃師商城是已知最早的商代都邑規模的遺址,其始建年代應最接近夏商更替之年。根據碳14測年數據,推斷鄭州商城和偃師商城始建年代在公元前1610-前1560年之間。”

  2001年一2002年,開展對商城東城墻的保護基礎工作,其中對商城路口南側城墻西側進行綠化保護,對城墻進行加固試點工程等。

  2002年,由安金槐主編的200萬字的大型考古報告《鄭州商城》出版。

  2003年4月,請清華大學編制商城博物苑詳細規劃。6月,管城區政府開始拆除商城東南城角內側的大片違章建筑。拆除了西南城角外側違章建筑,修建了保護城墻的小竹園。拆除了南大街路口違章建筑,修建了保護城墻的小型公園。修建了紫荊山路口東側城墻保護的小游園。

  2003年11月30日,由中國殷商學會中國古都學會和鄭州市人民政府聯合召開的座談會指出,鄭州是我國現存商代最早和最大的都城,即商湯所建的亳都,并倡議鄭州列為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于曉興整理)【原標題:鄭州商城遺址大事記】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鄭州日報 2013年09月02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