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寺碑,刻立于唐天寶十一年。龍首方跌,碑首與碑身渾為一石,高2.35米,寬0.9米,厚0.24米,造型精致,雕刻生動,碑頂六龍盤首,從側面看,有三條垂首含碑,龍的軀體充分體現出盛唐時期石雕藝術的水平。
碑的正面為線刻畫像,碑額陰刻,佛端坐于云朵之上,作說法相,佛像背后刻有火焰和頭光,碑身的上半部刻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本尊釋迦牟尼結跏趺坐于圓形胡床上,施無畏印,頂部有一華蓋,裝飾繁華。碑身下半部刻有二天王,披甲戴胄,形象兇悍,可鎮兇辟邪,碑的兩側又刻有二天王、二辦士與碑陰相銜接。縱觀整個畫面,線條流暢,形象優美,是我國佛教文物中的珍品。
碑陰額部中間刻“唐永泰寺之碑”六字,碑身刻有龍興寺沙門靖彰撰文、穎川處士荀望書丹的“大唐中岳永泰寺碑頌并序”。內容主要敘述了北魏至唐230多年間,嵩山永泰寺的歷史沿革和一些僧尼的活動情況。該碑字體為楷書,肥潤端莊工整,剛勁俊逸,正如清人畢沅在《中州金石記》中評曰:觀荀望書丹,結體茂密,實為唐代之佳品。【原標題:永泰寺碑】